又雜阿含經雲。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一鳥。名曰羅婆。為鷹所捉飛騰虛空。於空鳴喚言。我不自覺忽遭此難。我坐舍離父母境界。而遊他處故遭此難。如何今日為他所囚。不得自在。鷹語羅婆汝當何處自有境界。而得自在。羅婆答言。我於田耕壟中自有境界。足免諸難。是為我家父母境界。鷹於羅婆起憍慢言。放汝令去還耕壟中。能得脫不。於是羅婆得脫鷹爪。還到耕壟大塊之下。安住止處。然複於塊上欲與鷹鬥。鷹則大怒。彼是小鳥敢與我鬥。嗔恚極盛。峻飛直搏。於是羅婆入於塊下。鷹鳥飛勢臆衝堅塊。碎身即死。時羅婆鳥深伏塊下。仰說偈言
鷹鳥用力來 羅婆依自塊
乘嗔猛盛力 致禍碎其身
我具足通達 依於自境界
伏怨心隨喜 自觀欣其力
設汝有凶愚 百千龍象力
不如我智慧 十六分之一
觀我智勝殊 摧滅於蒼鷹
頌曰
含識皆畏死 有命懼嶮危
如魚困池涸 難逢流水湄
親疏皆父母 何得輒相欺
慈悲救厄苦 福報自然隨
感應緣(略引一十五驗) 秦沙門釋道冏 晉居士呂竦 晉居士徐榮 晉居士張崇 晉將軍王懿 晉嚴猛婦 晉周子長 宋沙門竺慧慶 宋沙門釋曇無竭 宋沙門釋法進 周沙門釋慧瑱 周沙門釋僧實 陳沙門釋慧布 唐沙門釋智聰 唐居士徐善才
秦沙門釋道冏。鄉裏氏族已載前記。姚秦弘始十八年師道懿。遣至河南霍山采鍾乳。與同學道朗等四人共行。持炬探究入且三裏。遇一深流橫木而過。冏最先濟後輩墜木而死。時火又滅冥然昏闇。冏生念已盡慟哭而已。猶故一心呼觀世音誓願。若蒙出路供百人會表報威神。經一宿而見小光炯然。狀若熒火。倏忽之間穴中盡明。於是見路得出岩下。由此信寤彌深。屢睹靈異。元嘉十九年。臨川康王作鎮廣陵。請冏供養。其年九月於西齋中作十日觀世音齋已。得九日夜四更盡眾僧皆眠。冏起禮拜。還欲坐禪。忽見四壁有無數沙門。悉半身出。見一佛蠡髻分明了了。有一長人著平上幘。箋布褲褶毛把長刀。貌極雄異。撚香授道冏。時不肯受。壁中沙門語雲。冏公可為受香以覆護主人。俄而霍然無所複見。當爾之時都不見眾會諸僧唯睹所置釋迦文行像而已
晉呂竦字茂高。袞州人也。寓居始豐。其縣南溪流急岸峭。回曲如縈。又多大石。白日行者猶懷危懼。竦自說。其父當行溪中。去家十許裏。日向暮天。忽風雨晦冥如漆。不複知東西。自分覆溺。唯歸心觀世音。且誦且念。須臾有火光來岸。如人捉炬者。照見溪中了了。遙得歸家。火常在前導。去船十餘步。竦後與郗嘉賓周旋。郗所傳說
晉徐榮者。琅邪人。當至東陽還經定山。舟人不慣。誤墮洄澓中。遊舞濤波垂欲沉沒。榮無複計。唯至心呼觀世音。斯須間如有數十人。齊力引船者。踴出澓中還得平流。沿江還下日已向暮。天大陰闇風雨甚駛。不知所向而濤浪轉盛。榮誦經不輟口。有頃望見山頭有火光赫然。回柁趣之。徑得運浦。舉船安隱。既至亦不複見光。同侶異之。疑非人火。明旦問浦中人。昨夜山上是何火光。眾皆愕然曰。昨風雨如此。豈如有火理。吾等並不見。然後了其為神光矣。榮後為稽府督護。謝敷聞其自說如此。時與榮同船者。有沙門支道蘊。謹篤士也。具見其事。後為傅亮言之。與榮所說同
晉張崇。京兆杜陵人也。少奉法。晉太元中苻堅既敗。長安百姓有千餘家。南走歸晉。為鎮戍所拘。謂為遊寇。殺其男丁。虜其子女。崇與同等五人手腳杻械。持身出坑埋築至腰。各相去二十步。明日將馳馬射之以為娛樂。崇慮望窮盡。唯潔心專念觀世音。夜中械忽自破。上得離身。因是便走遂得免脫。崇既腳痛。同等路經一寺。乃複稱觀世音名。至心禮拜。以一石置前。發誓願言。今欲過江東訴亂晉帝理此冤魂救其妻息。若心願獲果此石當分為二。崇禮拜已石即破焉。崇遂至京師發白虎樽。具列冤氏。帝乃悉加宥。已為人所略賣者。皆為編戶。智生道人目所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