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衡,山東王家營人,從李先生學騎射。
李書思。
劉心蕙。
劉珙。
李元英,新城人。
鍾淑,字子能,博野人。金若子。
仲宏通,字開一,桐鄉人。子路之後,以孝廉出仕縣令。李先生南遊時,從學。為聖學成法作跋焉。
員從雲,字震生,三原人。
於鯨,字南溟,漢軍人。官商州知州。
楊勤,字慎修,漢軍人。官富平縣知縣。延李先生往,執弟子禮,凡事諮而後行,治稱最。及先生歸,官紳吏民皆出祖道,有號哭而返者。先生歎曰:吾觀富平,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黃曰:瑚,字宗夏,歙縣人。初師大興劉繼莊獻廷,後繼莊沒,宗夏得李先生中庸講語,喟然曰:吾向以佛氏為根,今拔去矣。錄習齋及先生語為《代紳編》,介王昆繩北麵拜先生,曰:顏李之學如菽粟布帛,若暫離則饑寒矣。
孔興泰,字林宗,雎州人。從學李先生,精歴數,撰大衍精義。
吳長榮,字欣木,長山人。
劉楠,字百斯。
趙瓚,字澄溪,安平人。官西平縣知縣。
馬岩,丹陽人。見李先生大學辨業,寄書稱私淑弟子。言:格物卽窮究禮樂等事,非泛格天下之物。又言:正心乃兢兢業業,非如二氏默坐澄心之旨。又言:讀大學者,須有誌親民,方為有用。皆與先生旨合。
沈廷楨,字青山,會稽人。繼於南溟官商州,延李先生往論學,事以師禮。且合諸州縣言於學使朱公軾來拜,將請先生開講。先生辭曰:古先學而後講,後儒則以講為學,塨不敢效也。
逹宸,字子旭,郿縣人。以知兵名。冷畢二將軍討吳三桂時,聘之,問計。用之勝。晤李先生秦中,執弟子禮。先生語以聖學,子旭躍然曰:聖道必求有事,吾向疑宋明士養如婦人女子,袖手無遠略,今乃知學術之失也。
王元亮,字奐曾,山西太平人。學易初宗程朱,及見李先生傳注,折服,事以師禮。為校訂其書兩過焉。
張琡璋,字瞻仰,棘津人。嚐讀國語,感古人父子君臣之際,民社世故政事之端,莫不實有規畫,自反無似,因發憤與其友鄭若洲共學,立日記自考其得失過惡瞻仰。從李文貞遊,及聞顏先生學,謀執摯而先生沒,乃受業李先生,助刊習齋年譜,以表師範焉。
鄭知芳,字若洲,棗強人。與張瞻仰皆安溪李相公門人,後同來李先生裏問學,為刊顏先生年譜。安溪巡撫直隸,嚐扈蹕白洋澱,薦先生知律呂,使其門人來召,先生不應。其徒忌之,先生安之若無事者,卒無事。
張業書,字肄六,無極人。從學李先生,訂校傳注問,為作題辭。
蔡麟,字瑞生,西安人。以軍官從征西藏有功,習弢鈐騎射技擊。從李先生遊,先生與商禦法,著學禦、學射二錄焉。
張中,字潛士,西安人。得李先生平書訂,學之。
魯登闕,字聖居,鄠縣人。從李先生學樂,能琴篴而歌,且能製器。
陳光升,字尚孚,盩厔人。從李先生學易。
黎不湻,字長舉,九江人。少遊秦,習程朱陸王家言,為靜坐之學。既簡李先生入秦,自鎮原來,稱後學,問道。先生勸之學禮。其後別去幾二十年,複自河西沂秦晉邊行四千餘裏,至博野,訪求先生,長跽稱弟子。先生為擇日行釋菜禮,作文以告先聖先師焉。
王遠,字帶存,湖廣人。拜李先生於長安,得辨業諸書,深嗜之。投詩雲:老我從遊晚,憑誰辨業真。十年求大道,千裏見斯人。坐對南山峻,行歌渭水春。恍然虞夏在,風景一時新。
張翬,字采舒,湖州人。以友人有難匿之,被罪流西安。豪爽尚義聞天下。李先生遊秦中,采舒往學樂。後卒於戍所。先生哭之。
王紹文,字宗洙,衡水人。從學李先生。海寧陳公世倌督學直隸時,以薦於朝,授成都知縣。宗洙嚐訂校先生論語孟子傳注,有詩贈肥鄉白任若雲:大道久晦蝕,舉世趨浮虛,聾瞶相煽鼓,囂囂各自愚。天意愛斯文,博野產大儒。複有高弟子,恕穀在蠡吾。博蠡與衡水,往返百裏餘。曾記申酉間,肥國來高車,入門為我言,囊中有異書。一覽令我擲,二覽令我喜,三讀四讀坐且起,雙目環瞪神為死。三十年前一夢中,三十年來一醉裏。籲嗟乎,豈獨我醉三十年,二千年來誰辨此!
古葵,字季榮,華州人。來李先生裏受業,七八月鈔先生諸著而去。善書,人寶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