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2 / 3)

屬庵

上音祝。值遇也。

條陳

上。目也。下。設也。謂布列條章。陳設法度。以救末法之弊也。

兢業

兢兢。戒謹也。履薄氷而懼陷。業業。恐懼也。蹈劒刃而恐傷。

知我

孔子作春秋。以寓王法。其大要皆天子之事。知孔子者。謂此書之作遏人欲於橫流。存天理於既滅。為後世慮至深遠也。

罪我

罪孔子者。以謂無其位。而托二百四十二年南麵之權。使亂臣賊子禁其欲。而不敢肆。則慽矣。

杜撰

上。塞也。下。造也。述也。言不通古法。而自造也。如杜光庭。假佛經。而作道經也。

方冊

以竹為紙。書載典章。合而成帙。曰方冊。

東坡見佛印

佛印了元禪師。一日與學徒坐次。東坡詣金山。值佛印入室。師雲。此間無坐處。坡雲。借師四大作禪床。師雲。老僧有一問。道得即坐。道不得。即輸腰間玉帶。坡即解帶置案雲。請師問。師雲。老僧四大本空。五陰非有。汝向甚麼處坐。坡無語。印召侍者。留下玉帶。永鎮山門。以衲衣酬之。坡作賦雲。病骨難堪玉帶圍。鈍根仍落箭鋒機。會當乞食歌姬院。換得雲山舊衲衣。

特地

無故換也。

決擇

決擇深奧。啟悟真源。

降欵

輸誠盡敬之貌。

懸讖

上。遠也。下。將來之事也。達磨大師。得法後。問般若多羅雲。當往何國而作佛事。師曰。汝雖得法。未可遠行。且止南天。待吾滅後。六十七歲。當往震旦說大法藥。直接上根。慎勿遠行。衰於日下。又問。彼有大士。堪為法器否。千載之下。有留難否。師曰。汝之所化。獲菩提者。不可勝數。吾滅度後六十七載。彼國有難。水中文布。善自降之。汝至時勿住。彼國唯好有為功德。不見佛理。聽吾偈曰。路行跨水復逢羊。獨自悽悽暗渡江。日下可憐雙像馬。二株嫩桂久昌昌。又雲。一百五十年。有小難。聽吾偈曰。心中雖吉外頭凶。川下僧房名不中。若有毒龍生武子。忽逢小鼠寂無窮。又曰。卻後林下見一人。當得道果。聽吾偈曰。震旦雖濶無別路。要假兒孫腳下行。金雞解啣一粒粟。供養十方羅漢僧。謂首句。即道一也。次句。乃石頭也。第三句。即南嶽讓。讓乃金雞縣人。第四句。頌馬祖。祖是四川什邡縣。羅漢寺僧。嗣南嶽之法故爾。謂達磨。懸讖石頭南嶽。為曹洞臨濟之宗祖也。

密證

明教曰。密也者。非不言而暗證也。真密也。註。外傳信衣。內授密證。乃吾佛祖真實秘密之法也。

每也。往也。

顯微下

謂妙音幽微。玄宗淵奧。語言文字。有所不能形容矣。故至理絕言。非言可及。雖雲道本無言。非言不顯。謂真心離相。即諸相而顯真心。至理絕言。假微言而昭彰至道也。

抑揚

縱奪之義。

音吹。爨也。

雪竇

明州雪竇重顯禪師。遂州李氏子。嗣智門光祚禪師。一日示眾雲。三分光陰二早過。靈臺一點不揩磨。貪生逐日區區走。喚不回頭怎柰何。

汪洋

廣有之貌。

渾淳

清濁未分也。

維摩

經雲。大乘菩薩。入諸婬舍。示欲之過。雖有妻子。常修梵行。

圓覺

經雲。一切障礙。即究竟覺。乃至諸戒定慧。及婬怒癡。俱為梵行。此大權聖人示跡利生。而外道邪人。以此誑人。濫膺恭敬。

貪瞋癡

引取無厭。曰貪。又愛欲也。由愛心計著而發也。怒心之盛曰瞋。又剛烈也。由心氣相作而發也。然心屬火。氣屬金。心火轉氣。金轉剛故也。迷惑無知曰癡。又愚昧也。由輕慢恃己而發也。

離上乾下。

火天大有卦

所有之大也。火在天上。無物不照。故聖人有大作為。非凡可比也。特為凡夫。興大慈心。作大利益。遂設戒定慧三學。

戒定慧

防非止惡曰戒。止息諸緣曰定。破惑證真曰慧。此三者。入道之門。泥洹之要。凡為僧者。於此宜盡心焉。

曲折

聽分付發放也。

拾遺牌

古者叢林。凡興佛事。必須掛牌。曉諭大眾。今掛拾遺者。類餘也。

小參

禪門話。早旦陞堂曰早參。日晡時念誦曰晚參。隨時說法曰小參。普參者。凡聖皆集。緇素鹹臻。主法者。以等心應物。垂示萬機。令法久住矣。或小參乃家訓也。訓誨學者之規範也。

米不精也。

辯首座

都府昭覺寺辯禪師。嗣大溈法泰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