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1 / 1)

公元2150年,人類步入了新元時代。物理學界完成了力的統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得到了充分的證明與發展,在百年多的時間裏,人類社會中湧現出了一批偉大的科學家,完成了意義非凡的短距離空間躍遷實驗。這一科技成果大大增加了星際移民的可能性。

為了讓人類適應太空和其他星球的極端環境,基因改造工程應運而生,並且一度成為各個國家大力投資的僅次於太空探索的重點科研項目。然而,基因改造的殘酷手段,各種變異人的出現也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問題,這使得社會矛盾激化,全球都陷入了混亂之中。這種混亂的局麵一直持續了三百年,直到人類成功的完成第一次星際移民——在距離太陽係三百光年的始園星上安了家之後,這種局麵才得以改變。之所以命名為始園星,是因為這一事件是人類曆史上的重要裏程碑,他標誌著新元時代的結束,一個展新的時代——星際時代的開始。那一年,正是新元306年,星曆1年。

盡管,人們在評價新元時代的那段曆史時,總是詬病多於稱頌,許多學者甚至將其稱為人類曆史上第一個黑暗紀元,但如果沒有那三百年的黑暗,就不會出現這近千年的曙光。也就不會出現星曆1042年人類統治銀河係百分之五星域的輝煌局麵了。

下麵列舉自新元以來人類的十大科學革命。這些科技革命都為星際移民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當然,千年的科技成果不可能僅有十項,但這十項確實是標誌性進步。

1.新元1年【公元2015年】,短距離空間躍遷實驗順利完成,使星際移民成為了可能。

2.新元86年,基因研究者對帶電生物的放電基因進行改造,創造出首個放電異能人。這是人類基因改造實驗中第一個成功的案例。此後,各種異能基因層出不窮,人類進入人工變異進化時代。以致於千年後星際時代的人類大都是擁有各種理化異能的變異人。

3.新元235年,出現數據預言學,為人類發展指明方向,使人類在星際探索中避免失誤,規避風險,不幸的是,人類各聯盟的爭奪和壟斷,使這一偉大學說在之後的第二次黑暗紀元後徹底消失。

4.新元289年,超聚核反應器的發明,使星艦可以直接抽取恒星能源,增加續航能力,強化星艦火力。此後,科學家以超聚核反應器為基礎,改進升級了多種性能強大的動力機械,使人類逐漸成為星空霸主。

5.星曆105年,生態改造係統開發成功,可以短時間將荒蕪行星改造為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提高行星資源利用率。

6.星曆360年,破解生命基因,人類平均壽命達到200歲。

7.星曆520年,製造出人造恒星,強大的戰鬥型堡壘。可攜帶大量星艦,為遠征星域,探索星空做出巨大貢獻,但也使人類步入了第二次黑暗紀元。

8.星曆836年,量子能層防護係統研發成功,使行星免於星際戰爭的毀滅,很大程度上抑製了戰爭的發生。結束了第二個黑暗紀元。

9.星曆916年,人的異能與機器相結合,研製出“械兵”,提高了人類生存能力和戰鬥力,但這也是導致戰亂頻繁的原因之一。

10.星曆1030年,造神計劃啟動,所謂“神”,是人類目前為止最強大的終極武器。至1040年已成功生產12台,破壞力堪比小型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