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1 / 2)

“噫籲戲,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

捫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虺,砰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谘嗟。”

李白一陣快意,望著崢嶸的蜀山,忽而又想到自己要與在蜀地任職的好友——與重明,兩地分離,這一別又不知道何時相見,借酒澆愁愁更愁,李白默然。

“太白,保重。”“保重!”李白一直等到於重明的身影從視線裏消失才回過神來。“老爺,我們該回去了,天涼了。”李白的侍童李忠義在一旁說道。

“起風了,唉。”李忠義跟在李白的身後,忽然,李白笑道:“千山萬道蜀路顛,仗酒快意可登天!哈哈。”大笑之後,李白轉身對李忠義道:“忠義,開道。”李忠義高興的點了點頭,左手按住腰間佩的五劍,在前方為李白開道。

李白走在李忠義的身後,看著李忠義健躍的步伐,暗暗一笑,道:“忠義,你跟我有幾年了?”“自我得老爺相救已經有5年了。”李忠義眼視前方,並沒有因為李白的問話而分神。

“不愧是天生的武才啊。”李白在看到李忠義的專注表情後,不禁在心中大加讚賞。李忠義跟他已經有5年了,當初在平沙村,李白第一眼看見李忠義時,就知道李忠義並非常人——一個8歲的小孩居然能在5把亮劍同時指向他時鎮定自若!終於,李白拔劍了,在李忠義即將喪命在山賊劍下時出手了,這是對弱者的同情,也是對天才的認同。

山賊全被嚇住了。一把劍,寒光陣陣,宛若秋蝶夜舞,突然,一聲大喝傳來,好似閃電橫過,所有山賊都驚愕了,“你是人是——”可惜他們還沒有聽到李白的回答,就有一道紅色的細線在他們的喉部擴張著領土。“砰!”重重的,好像有什麼東西落在了地上。

李忠義眼中光芒大閃,他沒有任何的恐懼,無情的看著倒在地上山賊,連跑帶爬的奔到李白麵前,開口便道:“神仙叔叔好棒,神仙叔叔,你能教教我嗎?我想學,我要學!”

“他沒有心嗎?”李白看著李忠義,問道:“你學來幹什麼?”“殺人,我要報仇!”李忠義兩個小拳頭握得很緊,雖然小,但李白仍然可以感覺到他衝天的殺意。

李白默然的看著他,片刻,李白決定了,收起了劍,隨口說了兩個字——“開道”,從此,這兩個字一用就是5年。

經過一段時間相處,李白便給這沒名字的孩子起了個名——李忠義,起字“懷德”,並答應將自己的劍術傳授給李忠義。

李忠義雖然是一個孩童,不過他卻格外的努力,他一直記得他5歲時發生的那件事情,那場屠殺,他永遠也忘不了。他始終記得那個右手上刺有一條大蛇的黑衣蒙麵人,正是那個人殺了他的至親,搶了他家的祖傳寶物——穿山劍。他發誓要報仇,要手刃仇人,祭父母在天之靈。

也不知道是否是天公相助,讓他遇到了李白,從李白出劍將他從山賊救了的那一刻,他就認定李白是天上的神仙,是玉皇大帝派下來幫助他的神仙,他十分仰慕李白,李白高超的劍術讓他瘋狂,當他得知救他的人就是當今鼎鼎有名的大詩人李白時,他麵對李白幾乎要五體投地,而當李白答應教他劍術的那一天,他激動得整晚上也沒有睡覺,並決定終身跟隨李白。

看著李忠義腳下輕快的步路,李白一陣興慰,現在的李忠義在他的影響下已經變得有血有義,他對人不在淡漠,雖然他的殺意有時很重,但李白深為理解,殺人者償命,李白從來沒有阻止過李忠義。

夕陽西下,李白和李忠義已經回到了他們現在所居住的地方——周府。周府的員外周俊,年23,此時正在書房,一聽到下人稟報李白及李忠義回來的消息,連忙放下了手中的書,引著2個下人出去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