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宇
過往三十多年,中國工人是“中國奇跡”的主要創造者之一,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卻長期被邊緣化,被歧視和漠視。這3.1億人,就工作生活在我們周圍,卻仿佛十分遙遠。
很多人並不知道,當代中國工人在創造出巨大物質財富的過程中,也創作了數量驚人的詩篇,其中的佳作和許多知名詩人的作品相比毫不遜色,甚至更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但這部分文學成就被嚴重忽視和低估。譬如1980年代以來幾乎所有重要的詩歌選本,工人詩歌基本是缺席的,在當代文學史的主流敘述中也難覓其蹤影。這些詩歌,就像它們的作者一樣,長期消隱於光亮之外。
我們通過各種方式尋找到這樣一批特殊的工人,有巷道爆破工陳年喜、釀酒工人繩子、失業不久的薄膜廠流水線工人烏鳥鳥、煉鋼廠工人田力、鐵路工人魏國鬆、建築工人鐵骨、農閑時的鍋爐工白慶國、十四歲就開始打工的服裝廠女工鄔霞、羽絨服廠的填鴨毛工彝族小夥吉克阿優、在大地深處工作了近三十年的煤礦工人老井,以及不久前墮樓辭世的富士康工人許立誌……他們都是普通工人,同時也是優秀的詩人。他們工種工齡不同,正如他們以各自的語言風格書寫勞動,吟詠工廠,抒發悲欣,直麵現實與死亡。他們的詩生發於成熟的現代工業文明,一如田園山水詩之於偉大的農耕時代;他們的詩是一個又一個中國深處的故事,這些故事亦攸關於人類的未來。
2015年2月2日19時,在無遠弗屆的互聯網世界,我們將舉辦一場震撼人心的文學活動:“我的詩篇:工人詩歌雲端朗誦會”。這場活動在幾方麵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首先,它是幾十年來優秀工人詩人們首次“雲集”在一起,從幽暗處現身,朗誦自己的詩篇。這不僅是經常處於沉默和被代言境遇下的一個群體的“獨立的發聲”,以及事關社會正義與曆史真相的“底層的發聲”,更是上承《詩經》“勞者歌其事”偉大傳統、其精神意義已溢出階級乃至國界的“充滿詩性的發聲”。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這些動人的詩歌聲音發自人生低微之處,又聳入雲端。其次,它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充分互聯網化的詩歌朗誦會,通過微吼的平台全程直播,超越地域限製,直抵散落四方有雲程之遠的那些熱愛詩歌的心靈。第三,它通過《序曲:大雪壓境狂想曲》、《第一樂章:瞧,這群人》、《第二樂章:女工記》、《第三樂章:生活就是一場戰鬥》、《第四樂章:退著回到故鄉》、《尾聲:最後》之交響樂式的結構,在一個極具曆史文獻感的神秘空間內,經由工人民謠、現代舞的配合,形成一個頗具視聽實驗性的有機整體,讓獨自成立的“我的詩篇”彙聚為一部宏大的作品;這部作品既是中國工人階級的生活史詩與精神史詩,也可視為當代中國複雜沉重轉型的一部社會史詩。第四,詩歌曾是中國文化的核心,而在這個詩人像工人一樣被邊緣化的時代裏,詩歌能否突破孤芳自賞、與社會相互漠視的境遇,釋放其記錄、批判、啟示的能量,成為主動構造當代社會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以本次朗誦會為係列項目之一的“我的詩篇綜合計劃”希望做一些務實有益的積極探索。第五,在中國,人們對於買票看話劇、聽音樂會已習以為常,卻不習慣為一場詩歌朗誦會付費,本次朗誦會有意違背了這一點,因為無論物質生產的價值還是精神創造的價值,均需得到應有的尊重。第六,本次朗誦會將被拍攝下來,精選入同名紀錄電影,繼續在國內外傳播,讓詩意本身成為一種全球化的可能。
2015年2月2日19時,無論你身在何方,均可直接來到扣人心弦的現場,聆聽也許樸拙但絕對真摯的朗誦。這是一場值得用心傾聽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朗誦會,有詩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