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悲催的國軍、更悲催的雜牌軍們(1 / 2)

李平拿著介紹信,來到了二十九軍第一零九旅旅部,正好趙登禹趙旅長有空,就順便接見了一下這位欲效法班定遠的“華清在讀高材生”。

(壯哉,我棄考的學渣居然混進了華清!還是解放前的!如果不明白,那麼對比一下,這個時候華清的本科生含金量就好比後世的華清博士!)

畢竟隻是一個在讀的“大學生”,趙旅長沒有太過重視,不過簡單詢問了幾句才發現人才終究是人才啊。趙旅長不由得歎息,要是自己有哪怕一門彈藥充足的炮也好啊,多好的炮兵參謀人才啊!華清的物理高材生啊!還尤其擅長數學!趙旅長隻能許諾一旦擁有炮兵立刻把李平調到旅部來當炮兵參謀,安排他進了217團1營2連擔任連副,也算是破格提拔了。(其實趙旅長本來想讓他直接擔任下屬團部的一個普通參謀,這樣起碼不用頂在前線安全不少啊,不過被李平推辭了,堅持要從一線小兵做起)

這個時候的二十九軍,全軍隻有十幾門山炮和野炮,哦,大概相當於本日人一個大隊的火炮數量。重機槍全軍不過百挺,輕機槍每連兩挺,步槍沒有刺刀,因為自己造不了,隻好打造一些大刀。步槍主要為漢陽造、老毛瑟槍和自己兵工廠製造的土造槍。李平運氣不錯,分到了一支嶄新的漢陽造--

全重3.2千克,槍管長443mm,標尺射程1800m,子彈為7.92mm*57mm,彈頭重14.7g,裝藥2.63g,槍口初速度639m/s,初始動能3000焦耳。

漢陽造,作為仿製的19世紀末威廉家步槍,咳咳,威廉自己造出原型後發現了一大缺點就棄之不用,轉售各國殖民地和遠東了。主要缺點就是,由於膛線的原因,子彈自旋轉速度很慢,導致有效射程近精度低,有效射程以外的遠距離射擊隻能依靠大規模齊射憑借數量來壓製對方,不過,也是由於這一點,子彈進入物體(咳咳,就是人體啦)後會翻轉,所以殺傷力大。

所以實驗室情況下,如果國軍弟兄和本日人對射,通常的情況是這樣的:

本日人射擊十發子彈,精確命中了十個國軍弟兄,當場死亡一個,重傷三個,還有六個是身體被射穿了一個窟窿,國軍弟兄們扯了把草糊住窟窿,拿紗布纏上,繼續剛正麵。

國軍兄弟射擊十發子彈,精確命中了一個本日人,當場死亡。沒有重傷,沒有輕傷。哦,你說其他九發啊?都打偏了!

以上是理想狀況,也就是實驗室狀況,什麼意思呢,就是雙方訓練相同,士氣補給都一樣,沒有飛機大炮幹擾!

事實是什麼呢,民國最精銳的中央軍主力,至少在1932年的時候,遠遠達不到本日人的訓練水平,首先練習消耗的子彈隻是本日人的零頭,其次,每天吃的也是本日人的零頭,吃的不夠,身體就差,訓練也就不能加量了。

因此漢陽造的原型,威廉在19世紀末原本為國內高大壯實的漢斯們設計的這款步槍,即使在精確有效的300米射程以內,也會因為後坐力太大,而導致國軍弟兄們無力承受!

十發子彈射中一個?那是大家吃飽喝足訓練充足的情況下!現在兩樣都不行,那麼再降低一個級別,一百發子彈射中一個?

別忘了這款步槍本來還不適合遠東夏族的體型,咳咳,所以即使沒有飛機大炮,國軍兄弟們後來也照樣會悲劇的……

曆史上國軍弟兄們經常出現一排搶齊射打下去,大半都不由自主的打偏了,打準的也因為要不訓練度不夠本來就沒有瞄準,咳咳,打準了那個本來就沒有瞄準的目標!要不,瞄準了,但是步槍精度不夠,還是悲劇……一輪槍以後,大半的羸弱的國軍兄弟們肩膀疼的不得了,第二輪射擊?還會有精確度麼?肩膀都抵不住了啊魂淡!該死的軍工廠,該死的軍事委員會?國軍的弟兄們不會這麼想!好歹,至少,我們有槍、有子彈,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