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校記)(1 / 3)

(一)『已』,河上本、王本同。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矣』。

(二)『辭』,河上本、王本同。馬王堆乙本作『始』。

(三)『惟』,河上本同,王本作『唯』,馬王堆甲本、乙本均同王本。

(四)『使常』,河上本、王本均作『常使』,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恒使』。

(五)『知』,河上本同,王本則作『智』,馬王堆甲本、乙本均同河上本。

(六)『綿』,王本同,河上本則作『綿』,馬王堆甲本、乙本均同王本。

(七)原脫『能』字,據河上本、王本補。

(八)『生』,河上本、王本、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身』。

(九)『耶』,王本同,河上本作『邪』,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輿』。

(十)『銳』,河上本同,王本作『棁』,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兌』。

(十一)『長』,河上本、王本、馬王堆甲乙本均同。或本作『常』。

(十二)此句河上本作『功成名遂身退』。王本、馬王堆乙本均作『功遂身退』,馬王堆甲本作『功述身芮』。

(十三)『無』,王本同,河上本亦同,但無『乎』字。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毋』,句末亦有『乎』字。

(十四)河上本、王本、馬王堆甲乙本『為』字後均有『之』字。

(十五)『』,原文如此。檢四庫全書所載《道德真經注》(元吳澄撰),字應作『擬』。殆傳抄誤作。又『也』,四庫本作『已』。

(十六)『豫焉』,王本同,河上本則作『與兮』。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曰與嗬其』。

(十七)『容』,王本同,河上本、馬王堆甲乙本均作『客』。

(十八)或據《道藏》河上公本在『以』字後補『止』字。四庫河上本、王本、馬王堆甲乙本均無『止』字。

(十九)『惟』,河上本、王本、馬王堆甲本均作『唯』。

(二十)『謂』,河上本、王本、馬王堆甲乙本均同。或作『曰』。不知何據。

(二十一)『悠焉』,河上本作『猶兮』,王本作『悠兮』,馬王堆乙本作『猶嗬』。

(二十二)『慧知』,河上本作『智惠』,王本作『慧智』,馬王堆甲本作『知快』,馬王堆乙本作『知慧』。

(二十三)『於』,河上本、王本、馬王堆甲乙本均作『與』。

(二十四)『何若』,河上本、馬王堆甲乙本均同,王本作『若何』。

(二十五)河上本無『能』字,王本、馬王堆甲乙本均有。

(二十六)『況』字後河上本、王本、馬王堆乙本均有『於』字。

(二十七)『得』,王本同,河上本作『失』。此段馬王堆甲乙本均有所不同。

(二十八)『企』,王本同,河上本作『跂』。

(二十九)王本句末有『也』字,河上本同,但『在』作『於』。

(三十)河上本、馬王堆乙本『立』字後多一『而』字,王本則無。

(三十一)『王』,河上本、王本、馬王堆甲乙本均同,宋範應陽本作『人』。

(三十二)『域』,馬王堆甲乙本均作『國』。

(三十三)『王』,河上本、王本、馬王堆甲乙本均同。宋範應陽本作『人』。

(三十四)『本』,王本、馬王堆甲乙本均同,河上本作『臣』。《韓非子喻老》、《永樂大典》引作『根』。

(三十五)『數』,王本、馬王堆甲乙本均同,河上本作『計』。

(三十六)『常』,馬王堆甲乙本均作『恒』。

(三十七)『愛』後或多一『惜』字。河上本、王本、馬王堆甲乙本均無『惜』字。

(三十八)『嬰』,王本、馬王堆甲本均同,河上本作『孾』。

(三十九)河上本、王本、馬王堆乙本均無『無』字。

(四十)『有』,王本同,河上本、馬王堆甲乙本均作『者』。

(四十一)『淡』,王本同,河上本作『惔』。馬王堆帛書甲本『恬淡』作『銛襲』,乙本作『銛』。

(四十二)『天下莫能臣也』,王本同,河上本則作『天下不敢臣』。馬王堆乙本作『而天下弗敢臣』。

(四十三)『夫』,王本同,河上本作『天』。『止』,王本同,河上本作『之』。馬王堆乙本同王本。

(四十四)『止』,王本同,河上本作『之』。『可』,王本同,河上本作『所』。馬王堆乙本作『知止所以不殆』。

(四十五)『於』,王本同,河上本作『與』。馬王堆甲乙本同河上本。

(四十六)『衣養』,王本同,河上本作『愛養』,《永樂大典》作『衣被』。馬王堆甲乙本作『萬物歸焉而弗為主』。

(四十七)『於』,河上本、王本均同,馬王堆乙本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