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1)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與叔雲:“古之學者純意於德行,而無意於功名;今之學者有意於功名,而未純於德行。至其下,則又為利而學也。”

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隻就性上看,顏淵問仁,孔子告之以禮,仁與禮果異乎?

陳平令周勃先入北軍,亦不是推讓功能底人,隻是占便宜,令周勃先試難也。

人臣事君,當以王陵為正。

學者有益,須是日新。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當與天地齊量,天地未嚐老而人自老。觀今人之自老,又不及古人,其所以殘生傷性固不一,且以人事之節論之:古人十五成童,二十弱冠,三十壯有室,四十強而仕;今人未成童已冠,未三十已娶,未四十已仕,所以為自老。

魯平公欲見孟子,而不命駕之所之,及臧倉請而後命。是平公恐嬖人之惑而不得見孟子,未有所為,觀其意已賢矣。或謂其無斷,不忍違嬖人之意,是責之終無已也。不明於始,必不能善其終。近習之難明,唐之文宗去平公遠甚,是皆可哀者也。

人之所誇與所仰慕,皆不出本等。唐杜牧詣僧,僧不識,人言其名,亦不省,故詩曰:家住城南杜曲傍,兩枝仙桂采時芳。山僧都不知名姓,始覺空門興味長。因為之語雲:“毀譽但能驕本等,利害但能動適用。”

王荊公教元澤求門賓,須博學善士,或謂發蒙,恐不必然。公曰:“先入者為之主。”予由是悟未嚐講學改易者,幼年先入者也。

韓魏公門人有擊關夜出者,閽吏不得其賂,詰旦以鎖損訐於公,公曰:“鎖不堪用,付市買修來。”

凡財用於國則奢,於家則儉,人之病也。識者謂韓魏公用家資如國用,謂不吝也;曾魯公惜官物如己物,謂誠儉也。

王荊公著書立言,必以堯舜三代為則;而東坡所言,但較量漢唐而已。觀其所為,又全不相似。

名利皆不可好也,然好名者比之好利者差勝:好名則有所不為,好利則無所不為也。

張乖崖戲語雲:“功業向上攀,官職直下覷。”似為專意於卜數者言也。

或言:“章子厚在政府之日久,而親族無一人曆清要者。”一宗室曰:“何足道者,前輩往往如是。”

有誌於道德,功名不足論也;有誌於功名,富貴不足論也;有誌於富貴,則其與功名背馳亦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