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難
一難曰∶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髒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謂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脈動也。
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漏水下百刻,榮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也。故五十度複會於手太陰。寸口者,五髒六腑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也。
二難
二難曰∶脈有尺寸,何謂也?然∶尺寸者,脈之大要會也。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口內,陽之所治也。
故分寸為尺,分尺為寸。
故陰得尺內一寸,陽得寸內九分。
尺寸終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三難
三難曰∶脈有太過,有不及,有陰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關有格,何謂也?然∶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
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此陰乘之脈也。
關以後者,陰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沉。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
遂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此陽乘之脈也。
故曰覆溢。
是其真髒之脈,人不病而死也。
四難
四難曰∶脈有陰陽之法,何謂也?然∶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穀味也,其脈在中。
浮者陽也,沉者陰也,故曰陰陽也。
心肺俱浮,何以別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腎肝俱沉,何以別之?然∶牢而長者肝也;按之濡,舉指來實者腎也。脾者中州,故其脈在中,是陰陽之法也。
脈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有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脈俱動邪?然∶此言者,非有六脈俱動也,謂浮沉長短滑澀也。浮者陽也,滑者陽也,長者陽也;沉者陰也,短者陰也,澀者陰也。所謂一陰一陽者,謂脈來沉而滑也;一陰二陽者,謂脈來沉滑而長也;一陰三陽者,謂脈來浮滑而長,時一沉也。所謂一陽一陰者,謂脈來浮而澀也;一陽二陰者,謂脈來長而沉澀也;一陽三陰者,謂脈來沉澀而短,時一浮也。各以其經所在,名病逆順也。
五難
五難曰∶脈有輕重,何謂也?然∶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與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舉指來疾者,腎部也,故曰輕重也。
六難
六難曰∶脈有陰盛陽虛,陽盛陰虛,何謂也?然∶浮之損小,沉之實大,故曰陰盛陽虛;沉之損小,浮之實大,故曰陽盛陰虛。是陰陽虛實之意也。
七難
七難曰∶經言少陽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長;陽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陽之至,洪大而長;太陰之至,緊大而長;少陰之至,緊細而微;厥陰之至,沉短而敦。此六者,是平脈邪?將病脈邪?然∶皆王脈也。
其氣以何月,各王幾日?然∶冬至之後,得甲子少陽王。複得甲子陽明王。複得甲子太陽王。
複得甲子太陰王。複得甲子少陰王。複得甲子厥陰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歲。
此三陽三陰之王時日大要也。
八難
八難曰∶寸口脈平而死者,何謂也?然∶諸十二經脈者,皆係於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也。此五髒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寸口脈平而死者,生氣獨絕於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