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藕粉(1 / 2)

秉中及其夫人攜孩子來訪,並贈藕粉、蜜棗各二合,扇一柄,未遇,午後同廣平攜海嬰往旅館訪之,亦未遇。下午三弟及蘊如攜三孩子來,贈以藕粉、蜜棗各一合。——《魯迅全集》第十六卷之《日記二十三》

“誰碾玉玲瓏,繞磨滴芳液。擢泥本不染,漬粉詎太白。鋪奩暴秋陽,片片銀刀畫。一撮點湯調,犀匙溜滑澤。”這是清代錢塘詩人姚思勤的《藕粉》詩,把藕粉的秉性描述得入木三分。藕粉確實令人喜愛,它不但是一款具有健脾開胃、益氣補血的營養小吃,而且吉祥有加,飽含文化氣息。因與“偶”同音,故民俗用食藕祝願婚姻美滿,又因其出淤泥而不染,與荷花同作為清廉高潔的人格象征。

蓮藕從新石器末期由野生馴化而來,在紹興栽培曆史悠久。地處江南水網平原地帶的紹興,多沼澤淺塗,十分適宜蓮藕種植,為蓮藕的盛產區,資源充沛,曾被譽為“芰荷之鄉”。曬製藕粉成為紹興民間的一大習俗。成家阪、謝巷、靈芝鎮林頭村等地是紹興有名的藕粉盛產區,藕粉質量極佳。據說,杭州、金華等地的名產,都不能與之匹敵。此地百姓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製作藕粉,每當初冬之時,家家戶戶門口擺著大竹匾,藕粉正躺在匾裏愜意地享受著溫暖的陽光。

藕粉的製作需要一定的技術,整個製作過程都得精心細致。

一般經過選藕,洗藕,磨漿,洗漿,漂漿,瀝漿,烘曬等過程。選藕需新鮮、無損的老藕。洗藕看似簡單,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除去藕表麵的泥沙,但往往會容易被疏忽,它是所曬藕粉色澤白的關鍵,並關係到藕粉的純度和口感。磨得越細越好,以破壞藕的組織結構,使藕澱粉順利地從藕中分離出來,這樣藕粉的提取率越高,質量越好。漂漿的水要清。曬藕粉之法與民國時期鄉賢衝齋居士所述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老藕洗淨去節,用銅刀切碎,傾入新淘籮,在清水盆內重擦之,久之藕悉成粉,乃用細布袋,瀝去水中藕屑,半日後,粉即下沉,將浮麵淡水潷去,再易清水,……將沉下之粉,置竹匾攤曬,一幹即成;亦有用毛石擦藕者。”其實,曬藕粉從藕的種植到製作,每一道工序都十分關鍵,來不得半點馬虎。

對於藕粉的食用最簡捷、最實惠的要數衝藕粉了,現衝現吃,非常方便,隻需將藕粉用少許冷開水拌濕,然後用沸水衝攪拌均勻,便得到一碗韌滑可口、生津止渴的衝藕粉。也可與銀耳、蘋果等水果為伍,製成名目較多的藕粉羹。稍許講究一點,可製成藕粉涼糕、藕粉圓子,這更需要一定的技藝了。藕粉除了作點以外,在烹飪食材上的應用,也十分廣泛。將藕粉攤成粉皮,口感韌中帶滑,與其他食材搭配,可葷可素,可炒可湯,任憑發揮,菜品可謂極為豐盛。當然,在民間,藕粉還常作養生健體和病後康複的營養佳品,自己享用或作禮相送。

十斤鮮藕曬出一斤左右的藕粉,可謂純正,不摻雜摻假。現在純藕粉物貴貨少,十分暢銷,市場上所賣的藕粉難免魚龍混雜,稍不留神,買的就不是純藕粉了。唯有對藕粉知根知底,掌握識別之法,才能“火眼金睛”。藕粉的識別一般是通過看、聞、嚐、觸等感觀之法。看顏色,純藕粉含有多量的鐵質和還原糖等成分,色澤會有所變化,由白轉微紅。觀外形,藕粉和其他澱粉有時呈片狀,但是片狀的藕粉表麵上有絲狀紋絡,而其他澱粉片狀的兩側,表麵是平光的。聞之,純藕粉有藕粉所特有的清香味。口嚐,取少許藕粉放入口中,其觸及唾液後即會很快溶化,並漲性較好,其他澱粉入口後則不易溶化,反而會黏糊在一起或形成團狀。試手感,取少許藕粉用手指揉擦,其質地比其他澱粉要細膩且滑爽如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