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守塔的三個人到司達登島西部走一趟,就可以發現那裏的海岸和介於聖劍恩角與賽弗拉爾角之間的海岸有所區別。

這一帶都是些陡峭的懸崖,高達200尺。崖上寸草不生,崖上的石洞裏棲息著各種各樣的海鳥;礁石連成串,低潮時可以看到2裏路開外,礁石中間有水道,輕便的船隻可以通過。可以看見一些零星的沙洲,上麵長著一些水生植物。

崖上洞穴很多,洞口窄小,洞內深遠。人們要想找到這些洞穴,還要翻山越嶺,爬過許多大塊岩石。通往崖頂非常困難,因為這裏的岩石都是直上直下的,走完這些中間的路也要有十五裏。因此,這邊島上比起愛爾高灣東海岸要荒涼得多。

司達登島西部雖然有火地島和麥哲倫群島的遮擋,西北風侵襲不了它,但沿岸風浪仍不小。所以太平洋那邊同樣也需要建造一座燈塔,這對於繞合恩角駛向拉美爾海峽的船隻要方便得多。智利政府目前也在考慮這件事。

如果當時在島的東西兩麵都建燈塔的話,對於一些人卻不利,因為島上聖巴蘇羅摩角附近潛伏著一夥海盜,燈塔將嚴重威脅著他們。

這些人幾年前在愛爾高灣登陸。他們發現了島上一處很深的山洞,這些年懸崖上的山洞成了他們安全的住所。

他們共有12個人,盜匪頭目叫康加,他的助手叫卡剛特。

這些人都是南美洲的,其中5人是阿根廷和智利的,其餘則是康加從火地島上招募而來的。由於以前他們經常來島上打魚,所以對地形非常熟悉。

卡剛特是智利人,他出生在什麼城市或村莊,家庭情況怎樣,人們不得而知。他看上去年齡30歲左右,中等身材,一身橫肉,滿臉惡相,似乎盡幹壞事。

盜首康加的生平更是不得而知,甚至連國籍在哪裏都不知道。康加可能是他的假名字。

在麥哲倫群島和火地島一帶,人人都知道他的大名。當年杜蒙都維爾船長駕駛阿司特羅拉布號和西裏號到畢凱特港時,船上多了一個巴塔哥尼亞人,這人是不是康加,還不知道。他與當地人的相貌不一樣,身材也沒他們高大,性情異常暴躁,嘴上留著一個大胡子,胡子已經白了。他是一個陰險的暴徒,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海盜,除了這個荒島外,沒有他的容身之地。

康加一夥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島上是怎麼生存的呢?

當年康加和幫凶卡剛特犯下死罪後,無處可躲,一直從麥哲倫海峽的奔塔亞望海港逃到火地島上,才擺脫那些追捕的人。

他們從當地人口中打聽到這兒有個司達登島,那時還沒有建燈塔,船隻經常失事,島岸布滿了漂棄物,非常貴重。康加一夥就從火地島匪類中挑選了幾個人,又從當地土著人中招募一部分人,組織他們去偷竊。

當一條本地小船把他們送到拉美爾海峽對岸時,小船遇上了不測。雖然他們都是航海老手,但抗拒不了風浪的威力。一陣狂風把船刮跑了,小船一直撞到考爾尼特角的礁石上,沉了下去。

他們又步行來到愛爾高灣。這裏沒有讓他們失望。桑裘安角和賽弗拉爾角之間的沿岸,布滿了五光十色的漂棄物,大捆的貨物,整箱的食品夠這夥人用幾個月,甚至連槍、彈都沒有損壞,富足的澳大利亞貨船遺留下價值巨大的金條,各種家具都漂浮在海麵上。船上的人全部遇難。

司達登島的險惡在航海家中是出了名的。任何一條船,隻要被風浪打到這個海岸上,就會粉身碎骨,人船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