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金雞村變成了火雞村(1 / 1)

金雞村,以其形而得名。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金雞村卻變成了火雞村。

打從郭氏五世那時,金雞村仍是一個“人”字形的村落。郭福祥帶著三個兒子到此謀生。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金雞村很快就有了這番模樣。但這時,郭福祥膝下的三個兒子,即郭大、郭二、郭三嚷著要分家了。於是,郭大身為大哥,居於村的入口處。郭二與郭三居於郭大身後,居於其後的左右兩邊,從而形成了郭氏兄弟金三角。

由於出入辦事與農耕需要,人們總是從村頭的左右兩側出入,日久便形成了左右兩條路。兩條路進入到村中間後,彙集而合成了一個“1”字形直通山項,“人”字形村落就這樣形成了。

在郭氏十五世時,金雞村得到了飛躍發展,這時村裏已形成了一個三百多人口的村落。

由於香火的傳續和農耕的需要,人們開始按照血緣進行粘結,劃分地界,村中已形成了一塊塊的宅居。在那個“人”字型的左側,便屬於郭二家族香火的地界。居於右側的,則是郭三家族香火的地界。在郭氏世家發展到了十五世時,種族內又進行了多次的分居。這時那個“人”字型的村落,開始變成了一個“火”字形。於是金雞村,變成了火雞村。

金雞村經過了數百年的曆史,經濟與人丁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基本維係著郭大、郭二、郭三的三大家族香火。

在郭氏的三兄弟中,郭大行為低調,做事不作聲響,人們稱他為閂先生。一旦兄弟間議事,他看了看兄弟們的眼色後,然後點了點頭,並麵帶笑容地說:好啊,我同意。其實他也沒有過多的主意,有的是滿足。

郭二處事老到,中厚,中規中矩,辦事講究中庸。郭三說話、辦事大大例例,大有高居臨下的感覺,喜歡武斷。

三大家族香火的源頭性格迂回,通過代代傳續,如複製地,在複製著他們後代,注定了他們的世家要走著不同的路。

在郭氏三兄弟的世襲中,郭三的家族最為發達。到十五世時,足下已擁有100多個香丁。其中青年男丁就達30多人。在鄉間有一個俗語,叫做人多力量大。人多,家族的勢力必會水漲船高,特別是在事關表決時,這一點往往要勝出其他家族的一籌。

郭雄是郭老三世襲的第十四代孫,在同堂兄弟的排行中,他排行第二十,人們通常稱他為二十哥。他熊腰虎背,濃眉大眼。一旦他的意見與人相佐,那盯得圓碌碌的豹子眼,直迫著對方,迫得對方往往不寒而栗,隻能避讓三分,叩首讓步了。

那年他從外地拜師習武,學成歸來後,立即在村中架起了郭雄武館的大牌,村裏內外的幾十號青年男女蜂擁地聚於他的門下,成為他的門徒。一旦村裏內外生事,隻要他出麵一個呼嘯,就是大地也得抖三抖。於是人們見麵便二十哥個不停。這一點,十裏之內無人不知曉。

那年村中選舉村長。這時有人提議新一屆村長由郭添擔任。理由是,郭添當兵歸來,辦事公道,有才幹。但他屬於郭二的種屬。老早揣著凳子靠在主席台旁就坐的郭雄,突然就是一聲幹咳,並抬起他那雙豹子眼,狠狠地掃視了一下會場,然後便默不作聲地沉下了頭端坐在那裏。這時心領神會的一位門徒,突然從人叢中站了出來,在會上張開大嘴地說:“村長由二十哥擔任!”這時曾經沸沸揚揚的會場就這樣鴉雀了。最後通過舉手表決,郭雄名正言順地成為金雞村的村長。自此,金雞村便成為郭二家族一統天下的地盤。

郭二有一位十三代孫,名叫郭良宗。他膝下有一位兒子,名叫郭小軍,他在部隊服役時,當過特邢偵察兵。退役歸來後,在家續演祖宗香火,幫助爸媽興建家業。那年清明上山掃墓,郭小軍揮起了鋤頭把一棵檔在墓堂前大樹的枝葉削了部分。結果被郭雄抓個正著。這裏原屬於共有的祖宗山,但前幾年郭雄仗勢早已占為已有。早已心埋不平的郭小軍,結果一場中國傳統的武攻套路與軍人正統的擒拿術,在這裏續演得風生火起,你來我往,互不分勝負。最後,郭良宗奮不顧身,跑到兩人的中間,才把他們檔到了一邊,否則誰勝誰負,誰能生存下來難以意料。但一波未了,另一波又來。郭雄手下的十多個門徒得知師傅受侮,便立即相湧而至,找上門來,要洗劫郭小軍的家業。幸巧鄉政府及時趕到,動用公安武警才得已化解。從此,郭氏兩家便載下了梁子。

這時居於村前入口處的郭大,等於一個人張開的兩條腿,居於別人的臂夾下生活著。再加上肩膀上的那兩把火,終日融融燃燒,想發也難。於是風水先生經過一番盤算,說:不出幾代,郭大無後。於是郭氏的三兄弟中,郭大慢慢地演變成了沒落的一族。

年輕時,郭大育下一男一女,女孩年幼時,得病不治而妖折。男孩婚後育有一兒子。直至十五世那年,在其世家的祖傳中,不是單丁,就是得病而死,最終成為代代單丁,到了十三代,即郭福來的那一代,其香火已是岌岌可危,看來門庭要興旺,實在缺乏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