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五、“雲煙之鄉”氣象新(1 / 3)

“滇中形勝,雲煙漫繞,新興更露繁榮。日照赤塔,香飄翠野,千村富裕人家。棋嶺綻新葩,東風瀉玉液,稻菽無涯。花市人海,彩燈星馳舞金蛇。紅桃綠樹輕紗,隱樓無層疊,四季鮮花,南國早春,笙歌徹夜,翩翩笑語嬌娃。妙手繪乾坤,壯誌攀峰頂,龍馬煙霞。吟就江山勝景,盡把玉城吟。”這是一首《望海潮》詞,屬今人之作,不知誰寫。應該說,這首詞盡管有的地方還不夠精致,有可商榷之處,但它對玉溪詩情畫意的描繪,已經把一個美麗的“雲煙之鄉”活脫脫呈現於我們麵前了。這是這首詞的難能可貴之處。

的確,玉溪是美麗的,盡管這座新興的城市與沿海的城市相比,無論經濟、文化抑或環境還有很大差距,但從城市發展和建築的狀況來論,也有自身優勢。玉溪作為一座城市畢竟還很年輕,且正處於朝氣蓬勃、蒸蒸日上之時。因而玉溪城市建設的勢頭特別好,特別使人欣慰。毛澤東說: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玉溪的城市建設雖然有一些不可避免的曆史遺留問題,但作為一座功能齊全的現代城市來設計,還是一張“白紙”。而要把這張“白紙”上的“畫”作好,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資金。資金從哪裏來?玉溪的產業結構雖然近幾年經過重大調整,已經有了很大變化,但作為財政支柱的煙產業仍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是說,我們的城市建設,無論是以前、現在,還是將來,都跟“兩煙”發展有著直接關係。至於外界對玉溪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煙產品及煙文化的傳播起了媒介作用。比如到了北方或是沿海,說到玉溪知道的人並不多,但隻要提及出產“紅塔山”香煙的那個城市,人們就知道了。玉溪就這樣很自然地和煙連在了一起,成為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玉溪出產煙,而煙使玉溪聞名。這應該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原理的最好驗證。因而,玉溪的經濟建設、城市建設、文明建設,無不散發著濃濃的煙香。這個說法無論我們是否有異議,都已經成為事實。事實是不容置疑的。我們也無從置疑。不然,我們怎麼稱“雲煙之鄉”呢?我們怎麼來論說“雲煙之鄉”呢?

這個話題似乎說得遠了一些,我們還是將視角轉到主題上來,說說新興的玉溪,說說玉溪的新氣象。

玉溪建城的時間並不久遠,隻是始於宋代。那時,大理地方政權在玉溪設州治,就在如今的中心城區州城修築了一座土城。到了元代,才正式設了新興州,並大動土木,在居民房舍四周築起土牆,圍成一個城池,但城的麵積實在太小,隻有0.3平方公裏。居民也很少,人氣並不旺。這個城先叫“休納城”,名字有點怪,不知源自哪裏,如何命名。許多年之後,城名有了改變,叫州城。這大概是設立新興州的緣故。隨著居民的增多,經濟文化的繁榮,原來的土城雖然經過數度修建,也滿足不了需要。於是,到了公元1576年,進行了規模較大的擴建,土城牆被拆去,代之而起的是新建的城牆。新建的城牆用磚石壘砌,堅固牢靠,全長2100餘米,高8米,厚6米,設城垛1276個。同時,東西南北各設城門,東門叫靈照門,西門叫棋興門,南門叫鳳凰門,北門稱為龍馬門。門名起得雅致而有地方特色,龍馬和靈照是玉溪的兩座山,將山名移植到城門上,倒也顯得和諧。但居民們便於記憶,卻是隻按方位叫城門的名字,且流傳下來,比如北門街,如今還這麼叫。這時候的州城,才真正像個城的樣子。1926年之後,這座滇中的小城又經過了幾次擴建,城區麵積達1.8平方公裏,城內的建築也多了起來,不僅有大正街、瓦貨街、北門街、南門街、上新街、下新街等九條像模像樣的街道,而且還建有廟宇樓閣。街道也鋪了石塊,讓居民行路省了些艱辛。舊州城的這個格局一直沿襲至解放初,它那厚厚的城牆,塵封的是封建的記憶。解放之後,州城成了玉溪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那道存在了數百年成為封建時代象征的城牆,被翻身做主人的人民群眾拆除了。城牆的拆除,標誌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預示玉溪人民群眾將從舊的生存圍牆中走出來,張開雙臂,擁抱新的生活。州城,從此和著新時代的步伐前行,一天一天發生著可喜的變化。

當然,州城的變化,最顯著的是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最近幾年更為突出,可以說是日新月異。一些曾經到過玉溪的外地人,數年後再到玉溪,就覺得城市發展太快了,有些認不出來了。即使是本地人,目睹著城市一天天長大,也不得不驚歎。的確,中心城區的建設,是在追趕高原的太陽了。時間跨越到了1998年的時候,城區麵積已經擴展到15.4平方公裏,城區道路達到120公裏,人行道路麵積達到100萬平方米,綠地麵積319公頃,園林麵積274公頃,城區綠地覆蓋率達9.9%。這種變化的確驚人,而且史無前例。一座城市,除了有曆史文化的支撐,還要有建築的支撐。隻有兩者同步而行,這座城市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玉溪的城市曆史文化,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論,都是一個弱項。比如與省內的曲靖、昭通、保山等中等城市比,建城的曆史、文化的積澱,甚至連人文狀況,都有一些差異。那些城市舊時作為府治所在地,曾經有過繁榮的歲月,城池也很像一回事,隻是如今因區位和環境等因素,變得略遜一籌。至於沿海的一些中等城市,不管曆史文化,還是經濟狀況,都是走在玉溪前頭的。那些城市的建設,由於曆史文化與現代理念的融合,產生出來的都是大手筆。當然,玉溪少有曆史遺留的沉重負擔,這又是一個優勢,長期以來發揮地處滇中、靠近省城的優勢,以“兩煙”為支柱,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使之走在全省前列。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各級政府抓住機遇,帶領農民發展經濟,使玉溪大地花團錦簇,發生著深刻變化。玉溪中心城區,盡管沒有曆史文化的優勢,但由於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創造,已經由一個小城鎮蛻變為一座現代化的中等城市,並且享譽大江南北,成為著名的煙城。這種變化,在很大程度上與“兩煙”有關。玉溪漫山遍野的烤煙,給農民帶來了財富,為地方財政提供了財源。紅塔集團生產的優質卷煙,為國家增加了稅收。我們居住的這座城市,她的發展和興旺,與煙有著直接關係。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玉溪是一座特殊的新興城市,我們大可不必回避煙這個話題。因為一座城市總該有一座城市的特點,一座城市的發展總該有一座城市的發展背景。比如內蒙古的包頭市,有了鋼鐵的支撐,她發展起來;新疆的石河子市,有了戍邊墾荒的生產建設兵團,她在戈壁灘上屹立起來。玉溪有了煙的支撐,經濟文化發展的速度加快了,社會進步的腳步加快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這就是玉溪。

如今的玉溪中心城區,麵貌煥然一新。整個城區以老城為中心,向周圍拓展和輻射,形成一個新舊交織的整體。縱橫城區的寬闊筆直的街道,密如蛛網,都顯示出自己的特點。古老的新興路、人民路和棋陽路、南門街、北門街,仍然煥發著青春,發揮著商品交易的作用,服裝店、鞋店、玩具店、打印店、食品店一家挨著一家,老舊的門麵經過經營者的喬裝打扮變得新潮華麗,琳琅滿目的貨物使消費者應接不暇,各種音樂交雜在人群中流淌。商店的經營者有的來自富庶的浙江和江蘇,有的來自天府之國四川,也有來自雲南各地的,但更多的還是本地人。在這樣一個商業中心,各種方言混雜,各種語調彙合,各色人物穿流其中,形成了一個包容五湖四海的格局。因為有曆史原因,一般消費者都喜歡到這裏購物。這裏的人群川流不息,人氣很旺。比之棋陽路、新興路等古老街道,南北大街的中段要洋氣得多,這裏街道寬敞,人流車流不容易受阻,人行道上多用花崗石板鋪就,路燈呈蓮花狀開放於夜中。這裏聚集著很有規模的品牌商場,百貨大樓、百貨大廈、商業大廈、百信超市等消費者信得過的商家,一家挨著一家,一家同一家競爭,無論是商品質量還是服務質量,成為這條街上的一道風景。這幾條街的有機組合,大小商場奮勇搶灘,使這個商業區域永遠充滿著無限商機,充滿著商業氣氛。玉溪的南北大街也許還比不上昆明正義路,玉溪的這些商場與正義路上的商廈還有很大差距,但它在玉溪商品流通領域中的地位,商品輻射的功能,卻是不可替代的。紅塔路也是一條很有特色的路,不僅為外地人所稱道,也被本地人稱道。這條不是很寬敞的路的特點,是被園林化了。這條路上的建築多為市區機關辦公用房,行人相對較少,且安靜。這就成了紅塔路園林化了的前提。在這條路上,東端和西端的行道樹皆為梧桐樹,而到了中段發生了變化,靠荷花池的人行道卻被建成了花廊,行人走在下麵,賞花品花,悠閑安全,而且荷花池的荷花、綠地公園的綠蔭,還能時時送來陣陣沁香和清涼。到了夏夜,這裏還成了市民休閑的好地方,滇劇、花燈的愛好者相聚於此,吹拉彈唱,各得其樂,好不熱鬧。一個地方的祥和氣氛,需要與文化有關的背景。紅塔路上的這種氣氛,是玉溪社會進步的一個縮影,是群眾生活質量提高的一個縮影。它所呈現出來的城市窗口作用,也正在這裏。如果屬於老城區的這些街道還保留了一些當地曆史文化特點,那麼老城區輻射的新城區部分,就完完全全的不同了。請看看老城以北的幾條街道,大約十年前還是一片田疇和一些雜亂的村舍,如今卻是舊貌換新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