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澗少年(1 / 2)

第一章山澗少年

自炎黃子孫發源起,便有炎黃文明誕生相隨,其中最深入人心的便是佛儒道三家,儒道自先秦以來便有百家爭鳴,自然繁盛,佛教興於炎黃始自先秦,但興盛繁榮於隋,期間近千年融合炎黃文化,終自成一脈,與印度佛教小同大異,構成了炎黃文明的重要不分,從此佛儒道三家大行其道,呈三足鼎立之勢,我們的故事便從這裏開

終南山,又名周南山,簡稱南山,是秦嶺山脈的一段,素有“仙都”美稱,其地形險阻、道路崎嶇,大穀有五,小穀過百,連綿數百裏,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終南,至於它的麗肌秀姿,真個是千峰碧屏,深穀幽雅,令人陶醉。唐代詩人李白寫道:“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卷。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

終南山雖險阻,但老百姓自古幫山吃山傍水吃水,隻要有可依持的地方,老百姓的日子就不會過的十分辛苦,所以終南山雖不是地處什麼要害之地,山腳下卻也十分繁盛,但是在平靜的江湖也總會有紛爭,所以這個繁盛繁華的地方也不能避免有日子不好過的人家。

鍾南山下終南鎮,這鎮子上的百姓都已采藥打獵為生,一般人家日子雖不富足,但亦絕不清貧,此時就有一戶人家準備上山,的確是一戶人家,雖然,這戶人家隻有兩個人------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和一個左腿齊膝而斷的母親,看得出來少年上山已經有些年頭了,因為他檢查弓弩弩箭十分迅速而又專業,收拾藥簍也有條不紊,少年常年上山練出了一副好身體,但臉龐竟然沒有曬黑,十二三歲的少年身高已經和十五六歲的孩子差不多了,劍眉星目,讓人望之心喜。

說起這少年確實叫人惋惜,少年叫葉羽,其父葉有德在終南鎮威望很高,在鎮上誰家有什麼解決不了的麻煩事葉有德說的話還是很管用的,再加上為人節儉,家中良田三十頃,在終南鎮上也算是數的上的富貴人家,平日吃穿不愁,隻研究些經史子集,倒是頗有學問,做學問之餘便做些善事,久而久之便贏得了葉大善人的讚譽,但最讓他自豪的還是他自己的兒子葉羽,葉羽生來就俊秀非凡,更難得的是其天資聰慧,七歲能背論語,八歲便開始讀史集,學堂的教書先上也誇到:“這孩子心思敏捷,神思清明,將來成就不可估量。葉羽雖生在富貴人家但其心性卻大有乃父之風,善良厚道,溫文爾雅,天然一段氣度讓人心折,小小年紀便能有如此風範卻是讓人驚奇。”

然而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數,葉羽一家也不能避免福厚遭妒,葉有德在三年前忽然患病,三日而歿,其時葉羽家孤兒寡母,便開始遭人欺淩,家中窮親戚也乘人之危,短短半年家產便已經散盡大半,而後接著其母大病一場,鎮上的一些惡棍壞人們便趁機夥同大夫進行欺騙敲詐等等欺負兒童的惡事,周圍的鄰居雖然看不過去,告訴了葉羽幾次,但翌日那人就被幾個地痞無賴圍住一頓好揍,幾次下來,便再也沒人為葉羽出頭了,月餘後家產便隻剩下這幾間草屋了,從那時開始葉羽便開始采藥養家,但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在一次上山采藥的時候山上一塊大石忽然滾了下來,其母為救葉羽失去了一條腿,可能少年遭天妒,注定命運坎坷吧。然而善良的人們都相信好人自有好報,那些作惡的沒有遭到報應隻是時間還沒到,像葉羽這樣的好人早晚會有好運的。

葉羽雖然這幾年曆經磨難從大貴到大貧,但並沒有發生心性上的變化,相反的葉羽除了熟讀經史外有對弩箭等打獵的技藝熟悉不少,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獵人了,家中雖之得茅屋,但依然經史子集收藏不少,隻是不像以前一樣都是些珍本,時常翻看的原因,書都有些破舊了,這些舊書都是在學堂先生那裏那裏抄來的,葉羽可沒錢買書讀,葉羽不上山的時候就來給先上抄書,既能在學堂學習,順便還可以把抄書得來的錢補貼家用,葉羽的字寫的也很好,字如其人,葉羽抄書用的是楷書,但葉羽的楷體書字如其人,帶有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樸方嚴,學堂的先上讚不絕口,直說葉羽的已經超過自己了,實在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