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失敗的意軍(1 / 3)

羅豪和夢龍在混戰中憑著過人的智慧和能力,躲過了戰爭中的一次次危機,那年七月,希特勒打算實施“海獅”計劃,跨過英吉利海峽去政府大英帝國。

為了掩蓋兵力的薄弱,大英帝國軍情處決定把俘虜的德意誌帝國間諜派上用場。

他們告知這些間諜兩個選擇,一個是死,一個是與大英帝國情報局合作,向德意誌帝國發送虛假情報,大多數間諜都會選擇後者而成為雙麵間諜。

八月底,大英帝國蘇格蘭場的偵探們聚集在劍橋附近的一個廢棄的防空洞裏。報告者稱,這個洞裏死了一個外國人。

偵探們經過初步調查認定,這是一起謀殺案。雖然說在大轟炸的日子裏,媒體都有上千人死亡,但在大英帝國發生謀殺案倒還是一件挺重要的事。

經過大英帝國偵探的進一步調查,死去的這個人是一個名叫簡萬特巴克的德意誌帝國間諜。隨後,偵探們確定簡萬特巴克是一個假名字,他身上的文件也是偽造之物。

據大英帝國密碼破譯機構認定,隻有密碼本和指令是真實有效的。於是,利用這些密碼和指令,大英帝國情報局利用這名“複活”的間諜定期向德意誌帝國上級彙報“高級”情報。

告知他們大英帝國軍隊從美利堅帝國人那裏獲得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和星空坦克。希特勒得知這些虛假情報後來絲毫不懷疑它的真實性,因為在他看來英美本來就是一家。

九月十四日,希特勒終於放棄了已經計劃周祥的“海獅”計劃,他認為大英帝國人如果沒有美利堅帝國人撐腰是維持不了這麼久的。

間諜簡萬特巴克的真實身份成為一個不解之謎,而他確實帶給了要他實施間諜活動的那個帝國好處。

希特勒在重創大英帝國空軍的情況下,放棄登陸英本土,轉向俄羅斯。如果不這樣,在西線保持和蘇聯的虛假和平默契,先渡海強攻英國,二戰的戰局會如何發展?

英倫三島孤懸海外,重創英空軍後,希特勒沒將其當作水閘而當作了水管,沒有扭開放水,轉頭不屑而去。

如果,僅僅是假設,現在星際戰爭再起,歐宇宙聯盟內亂,歐宇宙重新成為戰場。盟國間的勾心鬥角,北約諸國間的經濟抵觸,他們恐怕不太和諧。

無論盟國還是所謂邪惡軸心,在搶奪東西宇宙戰場的戰鬥中,哪裏的戰略地位相當於當年的大英帝國空戰。

戰爭會把希特勒這顆煞星擺在哪裏從而登上舞台呢?

裝備精良的意大利軍隊在開辟非宇宙大洲殖民地的戰爭中,居然在阿杜瓦被近乎原始的、仍然大量裝備長矛短劍的埃塞俄比亞軍隊擊敗,甚至最終付出巨額賠款。

這場戰爭對於華夏帝國學者來說,更有一層特殊的意味。1860年,從北塘登陸的1.8萬名英法聯軍長驅直入,攻陷北京,火燒圓明園。

1900年,阿杜瓦戰役之後4年,包括意大利在內的8國聯軍再一次攻陷北京。同樣是反擊侵略,同樣是以弱敵強,同樣是敵寡我眾,甚至連侵略軍的數量也較為相近,那麼埃塞俄比亞是如何贏得戰爭的?相比當時中國的無力反擊,埃塞俄比亞又勝在哪裏呢?

在歐宇宙列強競相爭奪海外殖民地時,與大英帝國修好、並得到大英帝國庇護的意大利,把目光鎖定了埃塞俄比亞。

1885年,意大利出兵占領馬薩瓦,準備在紅海沿岸建立殖民地。

埃塞俄比亞皇帝約翰尼斯四世奮起反擊。然而,由於雙方軍事科技的差異異常懸殊,意大利軍隊並沒有受到多大傷害。

作戰中,意軍僅靠升起偵察氣球或是夜戰中用探照燈照射,就嚇得埃塞武士們四散逃竄。盡管埃塞武士也殲滅過侵略軍的一些小部隊,但這並不能阻止意軍穩步向埃塞俄比亞的門戶--厄立特裏亞地區進發。

就在埃塞俄比亞全力應付意軍入侵的時候,鄰國蘇丹迅速崛起,並時常與埃塞軍隊發生衝突。1889年3月12日,雙方在蘇丹南部的賈拉巴特展開激戰,戰鬥中,約翰尼斯四世被殺,軍隊潰散。

約翰尼斯死後數月,他的首要對手-紹阿的孟尼利克親王登上帝位,他自稱孟尼利克二世皇帝。孟尼利克年輕時曾接觸過宇宙先進科技,他深知內亂對帝國的影響,並親眼目睹埃塞軍隊在意軍精良武器麵前潰敗的情形。

孟尼利克意識到,埃塞俄比亞要保持主權獨立,就必須實現國家統一,增強軍力。當孟尼利克登上帝位時,羅馬政府認為新皇帝一定會順從地將埃塞俄比亞的主權讓渡給他以前的盟友。

孟尼利克二世與意大利人簽署了《烏查裏條約》,將約翰尼斯的老家提格雷省和相鄰的一些高地割讓給意大利。

但這隻是新皇帝的緩兵之計,孟尼利克憑借出售象牙、金銀、麝香和奴隸的收入,從法帝國控製的吉布提港進口槍炮,還想方設法從意大利控製的馬薩瓦港撈取一切現代化裝備。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數萬支彈倉式步槍、上百萬發子彈和20餘門線膛炮,運到孟尼利克的新首都亞的斯亞貝巴。

到19世紀末,孟尼利克軍中的大部分戰士,都有了歐宇宙和美利堅帝國提供的精良武器。另一方麵,在意大利政府眼中,孟尼利克隻不過是一個未開化的野蠻人。

意大利單方麵將《烏查裏條約》的第17條進行篡改,將原文中"埃塞俄比亞皇帝可以選擇在意大利政府的協助下同歐洲各國君主交往"的一段改為"埃塞俄比亞皇帝必須由意大利政府代表他處理與所有其他國家或政府之間的一切事務。"

孟尼利克立即宣布不再承認其合法性。意大利惱羞成怒,轉而扶植前皇帝約翰尼斯四世的長子曼加夏親王,並將提格雷變為其活動基地。

孰料曼加夏倒戈歸順了孟尼利克,其他地方諸侯也紛紛步曼加夏的後塵,投到皇帝麾下。此時,孟尼利克感覺:向意大利人反擊的時刻到了!

麵對突變的局勢,意大利的厄立特裏亞總督巴拉蒂裏將軍並不在意,他輕鬆地打垮了曼加夏的部隊。巴拉蒂裏回到意大利時,受到了英雄般的熱烈歡迎。

當他走入國會時,全體議員起立向他致意。巴拉蒂裏承諾,要將孟尼利克"裝在籠子裏運回羅馬,巴拉蒂裏認為,埃塞軍隊隻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