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目標
●在了解種子標準化概念的基礎上,熟練掌握種子標準化的內容。
●熟練掌握種子檢驗的程序。
●熟練掌握種子質量的評定。
技能目標
●能夠利用種子檢驗規程和質量標準判斷種子質量。
第一節種子標準化
一、種子標準化的概念
種子標準化是通過科學實驗和總結生產實踐經驗,對農作物優良品種和種子的特征特性、種子生產、種子質量、種子檢驗方法及種子包裝、運輸、貯藏等方麵做出科學、合理、明確的技術規定,製定出一係列先進、可行的技術標準,並在種子生產、使用、管理過程中貫徹執行,保證生產上播種高純度、高質量的種子。
簡單地說,種子標準化就是實行品種標準化和種子質量標準化。品種標準化是指推廣應用的品種符合品種標準,也就是要保持本品種優良的特征、特性;種子質量標準化是指所使用的種子質量達到國家規定質量標準。
二、種子標準化的內容
種子標準化包括5個方麵的內容:優良品種標準、原(大田用)種生產技術規程、種子質量標準、種子檢驗規程與種子包裝、運輸和貯藏標準。
(一)優良品種標準
品種標準就是將某個品種的形態特征和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做出明確規範和技術規定,為品種引種、選種、品種鑒定、種子生產、品種合理布局及田間管理提供依據。
(二)原(大田用)種生產技術規程
根據作物不同的繁殖方式、授粉方式,製訂各種作物原(大田用)種生產技術規程,使繁種單位遵照執行。這是克服農作物優良品種混雜退化、防雜保純、提高和保證種子質量的有效措施。
第二節種子檢驗的內容和程序
一、種子檢驗的內容
(一)種子檢驗的概念
本教材中所指的種子是廣義的種子,指在農業上可直接用作播種材料的所有植物器官。種子作為一種產品,種子質量實際是一種產品質量。檢驗是對實體的一個或多個特性進行的諸如測量、檢查、試驗或度量,並將結果與規定要求進行比較以確定各項特性合格情況所進行的活動。可見,檢驗的實質是確定產品的質量是否符合技術標準規定的要求,因而存在一個比較的過程,要比較就要通過測量或檢測獲取數據。因而,質量檢驗過程事實上是一個測量、進行比較判斷、做出符合性判定和實施處理的過程。
種子檢驗是指采用科學的技術和方法,按照一定的標準,運用一定的儀器設備,對種子樣品質量進行正確分析測定,判斷其質量優劣,評定其種用價值的一門應用科學。
(二)種子檢驗的內容
種子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其質量高低直接關係到農業生產的豐歉。所以,農業生產必須采用良種,良種包括兩個方麵的含義:一是優良的品種,二是優良的種子。即優良品種的優良種子才能稱為良種。優良的品種是指具備優良的特征、特性、豐產潛力、優良的營養品質和加工品質的品種,簡單地講就是具備高產、穩產、優質和低成本的特性。通過審定的品種都已滿足優良品種的要求。優良的種子是指種子應具備優良的品種品質和優良的播種品質。
品種品質是指與遺傳特性有關的品質,包括品種純度的兩個方麵:即真實性和一致性。播種品質是指種子播種後與田間出苗有關的品質。包括淨、飽、壯、健、幹5個方麵。淨是指種子清潔幹淨的程度。壯是指種子發芽出苗整齊健壯,常用發芽率和生活力來表示,發芽率、生活力高的種子,發芽出苗整齊,活力高的種子出苗率高,幼苗健壯,同時可以適當減少單位麵積的播種量。飽是指種子充實飽滿的程度,可用千粒重、容重表示。種子充實飽滿表明種子中貯藏物質豐富,有利於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健是指種子健全完善的程度,通常用病蟲感染率表示。幹是指種子幹燥、耐藏程度,可用種子水分百分率表示。
綜上所述,種子檢驗的內容包括種子真實性、品種純度、淨度、發芽力、活力、千粒重、容重、種子水分和健康狀況等。在種子質量標準中常以純度、淨度、發芽率和水分四項指標為依據,因而我國種子檢驗是以淨度分析、發芽試驗、真實性和品種純度鑒定、水分測定為必檢項目,生活力、活力等其他項目屬非必檢項目。
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由GB/T3543.1~3543.7等七個係列標準構成。就其內容可分為扡樣、檢測和結果報告三部分。
二、種子檢驗的程序
(一)種子檢驗的特點
種子檢驗的特點首先是具有一定的連貫性和順序性。種子檢驗的每個頂目都遵循"取樣→檢測→結果報告"這樣一個順序。一個項目測定後的樣品可能作為下一個項目的分析樣品。因此,某個環節的失誤將導致整個檢驗工作的失敗,某個環節測定結果不準確,有時會影響到下一個環節的測定結果。如生活力、發芽力、純度及重量測定等都是采用淨度分析後的淨種子,如果淨度分析不準確,將會影響到後麵項目測定結果的準確性。如果扡取的樣品沒有代表性,必然會導致整個測定過程失敗。其次,種子檢驗必須嚴格按照技術規程進行,結果才有效。在國際貿易中,必須按照國際種子檢驗規程進行測定。在國內貿易中,必須按照國家種子檢驗規程進行測定,或者按貿易雙方合同允許的方法進行檢驗。另外,種子檢驗必須借助大量先進的儀器和設備進行。
檢驗結果應按GB/T3543.3~3543.7-1995中的結果計算和結果報告的有關章條規定填報種子檢驗結果報告單。如果某些項目沒有測定而結果報告單上是空白的,那麼應在這些空格內填上"未檢驗"的字樣。
(二)種子檢驗的程序
種子檢驗從職能上分為內部檢驗、監督檢驗和仲裁檢驗。內部檢驗又稱為自檢,是種子的生產單位、經營單位或使用單位,對本身的種子進行檢驗,以了解其種子質量的高低。監督檢驗是種子質量管理部門委托種子檢測中心對轄區內的種子質量進行檢測,以便對種子質量進行監督管理。仲裁檢驗是仲裁機構或貿易雙方采用仲裁程序和方法,對種子質量進行檢測,提出仲裁結果。以上三者雖然檢驗的目的不同,但都發揮著一個共同的作用,即控製和保證種子的質量。
種子檢驗從檢測對象上分為田間檢驗和室內檢驗兩種。田間檢驗是在種子生產過程中,根據植株的特征、特性,對田間的純度進行測定,同時對異作物、雜草、病蟲感染、生育情況及倒伏程度等項目進行調查。室內檢驗是種子收獲後在加工、貯藏、銷售及使
用過程中扡取一定量的種子樣品進行檢驗。室內檢驗的內容較多,包括種子真實性、品種純度、淨度、發芽力(生活力)、活力、千粒重、水分及病蟲害等。不論是田間檢驗還是室內檢驗,都必須按照規定的檢驗程序進行檢驗。從總體來看,一般先田間檢驗,而後再室內檢驗。見
學生自測
1.種子標準化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2.什麼是種子檢驗?
3.說明種子檢驗的內容?
4.
具體工作任務
工作任務一植物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的製片與觀察
一、實驗目的
通過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的製片與觀察,讓學生學會植物花粉母細胞的製片技術,了解減數分裂過程,並初步學會花粉母細胞染色與觀察的方法。
二、實驗材料
1.玉米或小麥現蕾孕穗植株;
2.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各時期的永久封片和相片;
3.顯微鏡、鑷子、解剖針、載玻片、蓋玻片、吸水紙、培養皿、酒精燈;
4.Carnoy固定液(無水乙醇3份,冰醋酸1份,現用現配)、醋酸洋紅(45%醋酸100ml加胭脂紅粉(Carmine)1g,煮沸,冷卻後再加1%~2%的鐵明礬水溶液5~10滴,過濾後貯存棕色瓶中)、45%醋酸、醋酸洋紅、80%酒精。
三、實驗步驟
1.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的觀察
教師事先用數架顯微鏡按順序陳列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的永久封片,並在顯微鏡旁陳列同期減數分裂的典型照片,以便學生對照觀察。每個學生對照典型照片,用顯微鏡觀察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各時期的永久封片。在觀察過程中,應特別注意:
進行減數分裂的花粉母細胞與沒進行減數分裂的細胞有什麼不同。
減數分裂前期I:二價體的數目與花粉母細胞染色體有什麼關係。
減數分裂中期I: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是否還有明顯的界限,紡錘體的形成,二價體排列在赤道麵上。
減數分裂後期I:同源染色體的分離。
減數分裂中期Ⅱ和後期Ⅱ:此期染色體的特征與中期I和後期I的是否相同?
減數分裂末期Ⅱ:形成的4個子細胞,觀察每個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與花粉母細胞染色體數目的比例。
2.花粉母細胞塗抹製片技術
(1)取材與固定
玉米:在玉米孕穗初期,即雄穗露尖前7~10d,植株中部略現膨軟。先用手從喇叭口往下捏葉鞘,於感覺鬆軟的部位用刀片劃開。取出4~6mm長的幼穗,固定在固定液中,冰箱內保存,或24h後轉入70%乙醇中保存。取材時間以上午7~9h為宜。
小麥:植株開始挑旗,花藥長1.5~2mm,呈黃綠色時取材最合適,取材時間以上午10h至下午1h為宜。固定保存方法同上。
(2)製片染色
取出固定好的花穗,剝開花蕾,取出花藥,放在載玻片上,在花藥上滴一滴醋酸洋紅,並用解剖針橫斷花藥,輕輕壓擠,使花粉母細胞散出,用鑷子仔細將所有的花藥壁殘渣清除幹淨以後,加蓋玻片在低倍鏡下作初步檢查。若材料可用,則將載片移置灑精燈下微微加熱,注意切勿使染液沸騰,不可燒幹,把片子放在毛邊紙下,用拇指勻力下壓,使材料分開,並把周圍的染色液吸幹,若染色淺,在蓋片邊上稍加染色液再烘再壓。若染色過深可用冰醋酸退色。
(3)封片
將片子浸入1:1的95%酒精冰醋酸溶液中,並加幾滴正丁醇。輕輕揭開蓋片,浸5~6min。轉入95%乙醇與正丁醇1∶1的溶液中1~2min。再轉入正丁醇透明1~2min。用濾紙吸去多餘溶液,打開蓋片,加1~2滴樹膠封片,趕除氣泡後,保存在較低的溫度下;如果臨時保存,可用石蠟黏膠(2/3石蠟溶人1/3鬆香)將蓋玻片的四周封起來,寫上分裂時期,即可。
四、作業
1.用塗沫法每人製作一張可觀察到染色體的
2.繪製觀察到的分裂
工作任務二分離現象觀察
一、目的要求
通過玉米雜交後代與粒色顯性和隱性性狀的觀察、統計,驗證分離規律,並加深對分離規律的理解。
二、材料用具
玉米白粒自交係與黃粒自交係雜交的F1和F2果穗。
三、方法與步驟
先觀察F1和F2果穗粒色有什麼不同。再仔細統計每一個F2果穗上黃色和白色籽粒的數目,將統計結果填入下表。最好是以幾個果穗的統計結果填入一個表中,這樣統計的結果更接近於理論值。
四、作業
1.F1、F2的粒色各有幾種?為什麼?
2.統計表中各果穗粒色顯隱性的比例是否都3:1?為什麼?
工作任務三雜種優勢的調查
一、目標及要求
通過對親本及F1的調查比較,了解雜種優勢的表現,能計算出優勢強度。
二、材料及用具
玉米或蔬菜植物的親本及F1的植株,米尺、天平等。
三、方法及步驟
(一)取樣取父母本、F1植株各10株。
1.營養生長分別測量其株高、莖粗、查葉片數、觀察顏色等。
2生殖生長量果實大小、稱單果重、查果實數及每果種子數等。
3.抗病性調查主要病害,計算發病率。
(二)填寫調查結果單
(三)計算雜種優勢
四、作業
根據調查結果計算後填表,計算優勢強度。
工作任務四農作物育種程序實地參觀
一、工作目的
通過對農作物常規育種程序的實地參觀和考察,了解作物育種程序各個環節的內容和田間種植方法。
二、用具與基地
用具米尺、記錄本、田間調查記載表、鉛筆等。
基地本校的作物育種和種子生產教學基地,學校附近的作物育種單位。
三、方法步驟
由實訓指導教師或作物育種單位的技術人員帶領到田間,按照育種程序的順序進行簡單地介紹。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實地觀察各圃的種植方法、表現特點、選擇重點等,並做記錄。
(一)原始材料圃及親本圃
觀察原始材料及親本種植方法,主要親本品種的形態特征和優良性狀。
(二)雜種圃
觀察雜種F1、F2及以後各世代的種植方法,聽取育種課題主持人關於選擇、鑒定、收獲方法和建立穩定一致品係過程的介紹。
(三)品係鑒定圃
觀察優良品係的田間種植方法,並聽取有關優良品係鑒定情況的介紹。
品種比較試驗已在田間試驗設計課程中進行,區域性試驗和生產試驗可在生產實習中組織學生參觀當地有關區域試驗、示範點。
四、作業
1.每個學生根據參觀和聽取有關情況介紹,整理成工作報告,寫出作物常規育種的一般過程。
2.寫出實地參觀考察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