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怎樣參加作文考試(1 / 3)

怎樣認識近年來全國高考作文命題趨向

高考,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或由此進入大學深造,或步入社會工作。作文在高考語文試卷中所占比分較大,是決定語文能否獲得高分的重頭戲。考得好與不好,往往會直接關係到能否被錄取,能否進入理想的高校。

近幾年來,人們普遍反映,高考作文題出得越來越難了,不像“文革”以前那樣,一味地出定題作文,容易被猜到、被押中。代之而出現的作文命題形式和方法變了,從一元走向多元,出現了“十少十多”的狀況:①定題的少了,供材料的多了;②要求單寫的少了,要求讀、寫結合的多了;③中性的題少了,有傾向性的題多了顯性的題少了,隱性的題多了;⑤窄性題少了,寬性題多了;⑥聚焦性的題少了,散發性的題多了;⑦無條件限製的題少了,有條件限製的題多了;⑧記敘、說明的題少了,發表議論的題多了;⑨一題作的少了,一題多作的多了;⑩一料一作的少了,一料多作的多了。

高考作文的命題形式和方法,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無形中加大了考生獲得作文成功的難度,主要表現在:

1.高考作文的被動性越來越大了,因此,相對而言,考生的成功率也就越來越小了。因為高考的時間限製極嚴,考生必須在這一“特定的時間”內,按照考題規定的範圍和方向完成任務,絕不像平時習作那樣自由,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寫不好可以再重來;課堂上寫不好,課後交卷也沒事。同時,盡管你考前信心百信,準備充分,但當你麵對已經變化了的考題或材料時,也會感到對不上號而茫然,驚慌失措,甚至完全失去了信心。

2.審題立意的難度變得越來越大,稍不留意,就會“跑題”,甚至完全失敗。“文革”以前的定題作文,絕大多數的考生一經看到,便能知曉題意,而且很快便進入立意,選材構思,繼而下筆成文。現在不行了。一些供材料的作文,有的連題目也沒有,而是要求考生根據命題者提供的材料範圍和規定的要求,自己去擬定。另外,命題中還有許多具體規定和要求,如文體、內容、字數等,都要求考生同時認真做到。稍有疏忽,便會釀成錯誤,甚至完全失敗。

3.構思布局與寫作的難度也越來越大了。考生必須要有更高的認識水平和更豐富的生活材料、更強的審題、立意及書麵表達能力、更加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否則,也會造成高考作文的完全失敗。平時不認真而廣泛地進行讀書學習,不積極地進行生活積累,或不係統地進行寫作訓練,要在高考中取得作文的順利成功,那隻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高考作文命題形式與方法的變化,應考難度的增加,並非說明對高考作文的準備就無從下手了。實質上,“萬變不離其宗”,語文(作文)考試,無非是要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若是在這幾方麵均訓練有素了,還怕高考作文的命題形式和方法有所變化嗎?

作文考試怎樣快速審題立意

審題立意,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性的第一步工作。審題的主要內容包括:審文體、定範圍、明立意、定標題。其具體要求是準確無誤地把命題者的意圖領會透,全麵而準確地理解文題(或材料的中心)與命題者規定的各項要求,充分理解命題的限製性,充分掌握和利用命題的啟發性,從而確定你將寫出文章的中心及其應該采用的體裁、選材範圍、重點,選用與之相應的寫作文法和寫作技巧。

根據高考作文命題形式與方法的多樣性,快速審題立意也應有所區別。

1.定題作文的快速審題立意

(1)從標題的語法結構的分析上審題立意。作文的標題,有主謂式的(如《我們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偏正式的(如《人生的價值》)、動賓式的(如《談實事求是》)、聯合式的(如《樹木森林氣候》)、介詞結構式的(如《唱起(國際歌)的時候》)、固定結構式的(如《千裏之行,始於足下》),等等,審題時應能從語法結構上領會命題者的意圖,定準作文的中心。

(2)抓題眼。題眼,指能夠揭示文章中心思想,指明寫作重點、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關鍵詞。在標題中,關鍵詞有時是實詞,有時是虛詞,有時竟是“無字”。實詞,指主謂式標題中的謂語,或詞組題、短語題中的修飾限製詞,如《我的家鄉變了樣》中的“變”字,《我最愛讀的一本書》中的“最愛讀”。虛詞,指由聯合詞組構成的標題中的連詞“與”、“和”……之類。而“無字”處,不是真的“此處無字”,而是指一種“潛台詞”、“畫外音”。

(3)剖析標題中詞與詞的內在關係。這些關係有因果關係(《談“玩物喪誌”》)、條件關係(《玉不琢,不成器》眾比較對比關係(《是歎息,還是奮鬥》)、輕重詳略關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正確剖析它們之間的關係,可以防止出現偏頗或錯誤。

(4)選擇最佳的審題立意角度。立意的角度要盡量求“小”,即寬題窄做法;同時還應盡量求“新”,即舊題新做;立意的針對性要強,跟當前時代掛鉤相連,才能切中現實,有所創意。

2.供材料作文的快速審題立意

一般來說,命題者供給材料的類型可分為文字式材料和圖畫式材料兩大類。其中文字式材料大致有文章、名人軼事與名人名言、寓言、對話、討論、新聞、自然科學知識、征求意見、詩詞等,圖畫式材料會有圖表、漫畫、連環畫等等。有的命題者既提供材料又規定標題,如1985年的《給(光明日報)編輯部的一封信》;有的命題隻向考生提供了材料,而沒有確定標題,或隻有總標題而無副標題,要求考生自擬標題或副標題,然後再去寫作。

對於純供材料作文(隻供材料而未定題者),快速審題立意可選用如下方法:

(1)材料的精選法。即在審題立意時,選取那些在供給的材料中最有代表性、最有現實意義、最有說服力、最能表達中心思想的精到的、貼切的材料之法。用這一方法,可保證把文章寫得思想內容較為集中而又突出。

(2)材料的比較篩選法。用這個方法,必須抓準角度,並在此基礎上求新、求深或求巧。這樣,寫出的文章才能與眾不同,才能有新意,給人以新的啟迪。

(3)小題大做法。即從某些個別現象中,發掘出其所具有的共同性的東西,從而推導出普遍性的規律來。

(4)大題小做法。即在所供材料含有的眾多的普遍存在的現象之中,選取一個較為小一些的範圍或話題內容,作為立意角度,把內容談得集中一些,道理講得豐滿一些,具體一些,生動一些。

根據所供材料進行引申或假設。這種方法亦稱引申論證法或歸謬法。它有時先假定對方的錯誤觀點是正確的,然後再經過合乎邏輯的推理,從對方的論斷中,推導出其荒謬的結論來,以達到徹底推翻對方論斷的目的。

對於命題者提供了材料而又定了標題的材料作文,考生在審題立意時,一定要注意結合它的兩個方麵材料和標題―進行,切不可顧此失彼,有所偏頗,否則會冒“跑題”的危險。

總之,作文的審題立意應努力求準、求新、求深、求異、求巧,這樣才能為寫好高考作文奠定良好基礎。

作文考試怎樣快速選擇加工材料

一篇立意深遠的文章,它的中心思想應該和它所選用的材料是高度統一的。材料必須而且也應該是能為其立意服務的,而不允許有遊離中心思想的材料存在其中。為此,快速選擇材料的前提即是要掌握好以下三個原則。

1.所選材料必須要有典型性。眾所周知,隻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才能夠反映出鮮明的人物個性特征,反映出社會生活本質。因此,選取的材料不在多寡,其第一要求即是精當。請考生務必注意:在審題立意工作結束、開始選擇材料的時候,非具有典型性的材料而不取!

2.所選材料必須要具體生動。這是為了要把人或事物寫活,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總之,要給讀者以立體化的感受或行動上的具體,隻有這樣,才會打動讀者,引起他們的共鳴。反之就難以給讀者(改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不會獲取作文高分。

3.所選材料必須要新穎別致。一篇文章的新意,既表現在其思想內容(立意)的“新”上,又表現在作者所選用的材料的“新”上。廣大考生在選擇材料時,一定要善於把生活中的新鮮材料選進來,增強文章的時代特征與氣息。千萬不要寫大事或大的場麵,以致人雲亦雲,毫無新意,而應努力向“人取我棄”、“人棄我取”的目標前進。按照上述三個原則選好材料,隻是走好了“材料關”的第一步,擺在麵前的更為重要的任務便是如何處理現有材料。同一個材料,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方式方法進行處理,即使是同樣一個思想內容,也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材料的處理方式不同,結果自然就有區別。寫作過程中,材料的處理,其目的就是為了使一篇文章裏表達的思想能夠集中到一個中心點上去,即要更好更集中更突出地表現文章的中心,為此,至少要對已有材料做兩項工作:一是剪裁,二是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