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生總是在失敗中不斷的失敗,卻總是在失敗中不斷的拙見成長,最後在失敗與成長中成功———仁渣。
濱海市,XX公司,應聘室
“你叫什麼”?
“我叫仁渣,18歲,人送外號:濱海周潤發。道上給麵子的,叫聲渣哥,不給麵子的,叫聲渣兒”
“這位渣兒先生,你這麼吊,你爸媽知道嗎”?
“我沒爸媽,我全家在我出生沒多久就死光光了”。
“……咳咳,渣兒先生,請把你的簡曆拿來”。
“我沒有簡曆,我高中還沒畢業”。
“誒……那你有什麼成功的經曆嗎?比如說,你有什麼事情是最值得你驕傲的”?
“這個嘛……有,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當過組長啥的,這還不算,我升過國旗發過獎,得過三好學生獎,這個算不算”。
“誒……渣兒先生,出門往右轉,然後以一種及其圓潤的姿勢滾出這家公司”。
······
我姓仁,名渣,字靚仔,號帥哥,叫仁渣。同時,我是個道士,啊不對,應該說是〖修士〗
我是個90後,97年的,在天朝某個小村莊出生。其實我一開始並不是叫仁渣這個名字,而是叫仁道,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才得知其中的緣由。
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大部分都會嗷嗷大哭,我也不例外。那時,我媽生出我後,很是虛弱,我爸聽到我的哭聲後,立即跑進了產房,看到我後,臉上欣喜過望。
我爸抱著我坐到我媽的旁邊,我媽說,讓他幫我取個名字。
我爸絞盡腦汁的想了想後,最後的出了一個答案,他說,我的名字就叫:仁者。
他幫我取這個名字,是希望我日後能成就一條仁者無敵的道路,做一個問心無愧的好人,所以幫我取名叫仁者。
我媽一聽,當時就不樂意了,她喝斥的說,混賬,不許取這個名字,叫什麼不好,偏偏叫仁者,搞得跟忍者同音一樣,讓別人聽見了,會引起民憤的。
在那個時候,中國人最痛恨兩種人,一種是仇人,另一種是日本人。那個年代正好是響應毛爺爺的號召,取這個名字,沒拉出去槍斃就算不錯的了。
我爸一聽,頓時恍然大悟,便放棄取這個名字。可是,他想這個名字是想了很久,要再想一個,可是很難的,畢竟我爸也沒讀過幾年書。
但是,我媽就不同了,我媽是大學生,腦子裏全是書籍資料,她望了望四周,看見桌子上放著一把剪刀,她腦子霎時間一亮,說,就叫仁道吧。
啥……刀?
刀你個頭啊,是道,道士的道。
就這樣,我的名字定了下來。但是,沒過幾年,天公不作美,村子裏好幾個月不下雨,土地都裂開了,然後開始鬧幹旱,接著突然一場瘟疫席卷了整個村子。
村民死的死,逃的逃,有的即使是逃了,身上早已染上了瘟疫,沒過多久便一命嗚呼了。可悲劇的是,我父母也不例外。
就在這時,一個雲遊四方的道士正好路過我們村子,發現村子鬧幹旱,還傳染瘟疫。於是他抱著一顆救死扶傷的心衝進了村子,可是為時已晚,村子裏的村民大多數早已全家死光,村子裏唯一幸存下來的,也就隻有我一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