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聯想~(2 / 3)

兩個人解決了市政府(還是個省會)都不能解決的問題,一時名聲大噪,很多商賈官員都發請柬請客吃飯。他們倆就天天到處赴宴,請客的日期都排到三個月之後了。

從還躺著的時候兩個人就開始到處赴宴了,一開始呂曉博跟蕭一飛都不願意去的,傷成這樣誰也不願意到處亂跑,太麻煩。

可是不去也不行,請客的除了潘文興還有四川總督成都將軍呀什麼的。要是隻有潘文興跟蘇員外都好回絕,可是又多出這些更加重量級的人物又沒見過麵,人家又是請你吃飯的,不去真不合適。

隻能讓人抬著去了,到那一看這些個總督將軍還真的確確實實是“重量級”的人物,不隻是身份是,身體也是。總督是文官,胖一點這很合情合理,畢竟上了四十歲隻要不是幹體力活的基本上發福是必然的。

將軍雖然是武官,按理說應該不會發福,但是清末的時候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基本上也就打打朝鮮人了。去朝鮮幫著他們平定叛亂,結果還被日本人陰了一把。這些除了落後的武器訓練之外還有最大的原因就是將領們大多都是酒囊飯袋(什麼成都將軍,廣州將軍的這都是省級的軍事長官,算是高級將領了),甚至還有很多搞世襲的情況。

當時也確實是如此,不隻是武將玩世襲,文官也差不多,那些高級的文官隻要不犯什麼重大的錯誤兒子們基本上都會入朝為官的。

而且這些兒子們(瞬間感覺自己長大了有麼有)是不會參加所謂的科舉考試的,他們都是拿著綠色通行證的特權一族,就像你玩遊戲一樣,你自己本身是非人民幣玩家,他們是人民幣玩家的同時還是V15的頂級會員,沒有可比性。

說句難聽的話人家拉屎的坑都比你睡覺的床大(我真怕他掉下去就上不來了),所以自然而然都是直接參政了。

隨便給個官先做著,鍍鍍金,過個一兩年就會給一個好的體麵的職位,然後以後就是平步青雲了。

就好像司馬懿是魏國的大將、太師,後來他兒子也是大將、太師,司馬昭更甚至讓皇帝把他、他大哥、他爹都給封了王;等到他的兒子司馬炎的時候已經不滿足於當王了,於是當年曹丕用在漢獻帝身上的那套禪讓的把戲多年之後又讓自己手下大將的孫子用在了自己的孫子身上,這幫孫子就這樣竊取了別人的國家,這就是把盜賊技能點滿之後可以達成的最高成就了。

當然了他這個所謂的世襲隻是那麼一說,並不是皇帝封的。簡單來說,還不就是暗箱操作。

你要懂得這麼一個道理,很多人都看不起那些富二代,官二代什麼的,認為他們根本沒什麼本事,隻是有個有本事的爹。

但是你們不要忘了這麼句話,娶個好媳婦可以讓你少奮鬥二十年,那你要是有個有能耐的爹可以讓你少奮鬥多少年呢?

本身他們拚爹跟咱們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咱們之所以看不起他們的原因是他們有錢卻不正混,而咱們正混卻沒他們混的好,心裏不平衡呀。

我想說其實這種事情咱們要換個思路來說,你說你心裏不平衡,那漢獻帝他平衡嗎?自己是正統的皇帝,讓人一句話給弄下來了。

其實以曆史上的其他案例來說漢獻帝下場還是挺不錯的,被曹丕封了“山陽公”(封了一萬戶邑,這一萬戶人家納的稅是給他的,也就是說他是“國中國”的皇帝了,其他皇帝亡國可沒他這麼幸福),又活了14年,爵位傳了四代,最後一代“山陽公”死於五胡之亂,但是這代山陽公的同輩的兄弟是個聰明人,預感到會有大的戰爭發生,就跑到日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