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發達國家之所以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大力推行居民垃圾分類,原因就在於這些國家經濟發展了,社會福利製度健全了,窮人寧可吃救濟也不去撿垃圾,拾荒者階層消失了,於是政府隻能把垃圾分類的重擔分攤給每一個人。我們要感謝和善待拾荒者,正是有了他們的工作,其他人才可以暫且偷閑,他們理應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關愛。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有責任為其行方便,如可對垃圾進行簡單的幹濕分類,保持丟到垃圾箱內的垃圾的相對清潔等。
七、學一學舊物改造與捐贈
隨著時間的一步步滑進,許多物品變得落伍,許多人麵對過時的物品扔了舍不得,放著又占地方。加之許多熱衷於采購的人士的瘋狂行為,許多東西可能還沒用就不知不覺落伍了。麵對大量的堆積物,我們可以動腦筋將其加以改造,這樣既延長了物品的使用壽命,又會節約一部分開支,何樂而不為呢?
一般而言,根據物品的客觀狀態及自身對“新”物品的需要,可以進行許多方麵的改造。就以下麵的幾個物品為例:
(一)環保包
舊牛仔褲許多人都有好幾條,如果是壓了幾年箱底的、自己肯定不會再穿的就可以拿來改造,可以方便地將其改為環保包。
1.將牛仔褲的兩條褲腿部分展開,然後縫合到一起做包身。
2.將牛仔褲的臀部部分縫在包的一側做口袋。
3.縫製兩根寬帶做肩帶,這樣背著舒適些,因為太細的肩帶會特別勒肩。
4.另取一點兒寬帶做包口處的小修飾。
有了這樣的一個環保包不但省了買包的錢,而且它使用方便,又容易清洗,加之是自己動手的作品,更具特色。
(二)燭台
1.拿兩個飲料瓶,將離瓶口5厘米處的瓶身剪去。
2.取一個軟木塞,將兩個瓶口對起來,用軟木塞塞住兩個瓶口,這樣燭台就連接起來了。
3.點燃一支蠟燭,將其固定在軟木塞上,這樣一個美妙的燭光晚餐就可以進行了。
有了這樣一個燭台,我們不必再為生日聚會或是燭光晚餐時桌麵上的燭淚而頭痛了。借助燭台的依托,蠟燭會更安全,而且可以根據需要隨時移動位置。
(三)收納盒
1.選擇一個邊角方正的鞋盒,因為過於扭曲的會影響美觀。
2.用一塊布將盒子裏外包裹一下,邊角用膠水粘合。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布料包裹盒子裏麵和外表。
3.需要加蓋的,可以對鞋盒的蓋子進行包裹。
簡簡單單的改變就能將廢棄的盒子合理利用,既方便又省錢。通過對收納盒的有效利用,可以讓我們的家變得更整潔、更舒適。
(四)報刊收納器
1.取五六個廢塑料瓶,剪去上方的1/3部分。
2.將瓶底依次固定在牆上或是粘在金屬條上,這樣,報刊收納器就做好了。
將當天的報紙或是自己正在看的雜誌放到報刊收納器中,既節省了堆放雜誌書報的空間,又便於人們翻閱,我們不必再為找最新的報紙而到處翻看花時間了。
生活中,及時進行物品的清理並不是壞事,但是並非所有的舊物都是垃圾,都應該丟棄,大部分物品經過巧妙的改造後基本都能派上用場。麵對家裏的大量雜物就不要再肆意地添置物品了,動動腦動動手,養成善於發現、善於利用的好習慣,做一個新時代的環保人士。
其實,生活中可以改變和創新的事物不少——最怕缺少發現的眼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縫縫補補的日子已經成為曆史。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有一些閑置不用或已過時的舊衣物、舊電器等,一般舊物大多被人們棄之垃圾桶內。其實許多物品還是完好無缺的,這些東西仍然有繼續利用的價值。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露天堆放總量已達2億多噸。垃圾的堆放使得大量的耕地被侵占,堆放的垃圾大多不能進行及時處理,這又為病菌的滋生創造了條件,大量蚊蠅的產生,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另外,垃圾的轉移、掩埋等處理過程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絕大部分垃圾未經過無害化處理,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汙染。
雖說由於國家相關政策的實施及西部大開發的開展,許多地區逐漸擺脫了貧窮,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國家建立一係列的脫貧體係、扶貧機製等使得全國的貧困人口大幅減少。然而,因我國人口基數大、農村人口多等因素的影響,貧困人口仍占有相當的規模,許多地區貧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仍不容樂觀。麵對這種現狀,我們應該從身邊的小事著手,把仍可利用的物品捐給貧困者。這樣既可以改善貧困者的生活質量,又可以減少垃圾的數量,減輕對生態環境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