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巨大的財富打造卓越的人生是每個人的夢,但是隻有少數的人才能夢想成真,這並非他們獲得了其他人沒有的機會和好運氣,而是因為他們正確的擇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再加上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永不言敗的精神才取得了最後的成功。
選擇什麼,兩種選擇
人的一生是在不停地追逐和尋找中完成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綠燈”。隻是這盞燈有時能照亮大地,有時隻能成為自己一角。有些人能將其光,既照亮了大地,又溫暖著自己。這就叫偉大。
如同偉大的作曲家心無旁騖、孜孜不倦地尋找一個最能感動他的音符。不管是從事何種職業的人,都必須認識自己的潛能,確定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否則就很可能會埋沒了自己的才能。失敗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在激烈競爭的時代,隻有掌握個人的競爭優勢,才能把握稍縱即逝的機會,發揮個人的潛能,實現人生的目標。
新月派詩人徐誌摩說:人類最大的使命,是製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飛!理想的極度,想像的止境,從人到神飛,超脫一切,籠蓋一切,掃蕩一切,並吞吐一切。
魯迅先生在《可貴的是跨出第一步》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孩子初學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來,的確是幼稚、危險、不成樣子,或者說簡直是可笑。但如果不讓他跨出這第一步,那麼,即使長到一百歲也還是不會走路的。是的,坐著等待好運降臨,不如現在行動,也許在挫折和磨難中,更有收獲。
演技派電影明星達斯丁?霍夫曼在“金球獎”的頒獎典禮上接受終身成就獎時,提到一個真實的小故事。30年前,有一次,他為了《畢業生》那部電影宣傳,碰巧與音樂大師史達溫斯基在同處接受訪問。主持人問起他,何時是你一生當中最感到驕傲的時刻——新曲的首度公演?功成名就、掌聲四起?他都搖頭——否認。最後,他說:“我坐在這裏已經好幾個小時了,這之間,我一直不斷地在為我新曲中的一個音符絞盡腦汁,到底‘1’比較好?還是‘3’?當我最後發現眾裏尋她千百度那一個音符的一刹那,是我人生中最快樂、最驕傲的時候!”霍夫曼說,他被大師感動得當場掉下了眼淚。
偉大的人生有偉大的追求,平凡的人生有平凡的照耀,隻要心中的這盞燈是自己所希望的,就足夠了。
如果你想在某一領域有所成就,就要先從我們熟悉的做起,不要輕易地改弦更張,更不要隨隨便便就去追趕所謂的熱門。
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如果想將某件事做好、做漂亮些,必須先從自己喜歡做和熟悉的事人手,由於你知己知彼,所以做起來才得心應手。
帕瓦羅蒂是眾所周知的世界歌壇超級巨星,當有人向他討教成功的秘訣時,他每次都提到其父親說過的一段話。在從師範學院畢業之際,帕瓦羅蒂問父親:“我是去當教師呢,還是去做個歌唱家?”父親沉思了片刻說:“如果你想坐在兩把椅子上,你可能會從兩把椅子中間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必須要有選擇地坐到一把椅子上去。”帕瓦羅蒂最終選擇了歌唱。經過7年的失敗與努力,他首次登台演出,又過了7年,他終於登上了大都會歌劇院的大雅之堂。
做你熟悉的工作或說你喜歡的事,你才能成功。隻坐一把椅子,就是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悠悠天地間活出一份散淡的、散漫的心境來,讓這個世界的誘惑還原為“零”。
人的一生中的確有許多把誘人的“椅子”,但不等於每把“椅子”都適合每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人不甘心隻坐一把椅子,總以為別人的生活是天堂,自己的處境是地獄。當他們窮其精力獲得某些利益和虛榮而沉湎其中時,卻不知道已經迷失了真正的自己。
我們不排除一些偶然,但大多數成功的人士都是先從自己熟悉的事做起,然後再逐步擴展到其他工作,同時,我們還要考慮他轉行涉足其他行業總是會找新行業中的“老手”做他的幫手,事先要做大量的谘詢和調查研究。這背後的工作豈是我們這些外人所能了解的。
所以,你若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就要先從你自己熟悉的事情做起。這是事業發展的第一要點,也是你走向成功的捷徑和秘訣。
一個人隻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愛做的事,他的精力才能完全投入。再說,做自己熟悉的事,總比做其他陌生的事要輕鬆的多,其成功的概率也大些。
麵對兩種選擇的時候,也是這樣處理的。
選準前進方向,找對成功起點
每年吸引數以萬計旅遊者的比賽爾,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顆明珠。在成為旅遊勝地之前,它隻是沙漠中一片綠洲上的一座小村莊。當地的村民曾多次試圖離開這塊貧瘠的土地,可是讓他們失望的是無論走向哪個方向,他們最後都回到了出發的地方。
1976年,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肯?萊文,帶著極大的興趣來到了這裏,他想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比賽爾人一直走不出這個沙漠的村莊,他把指南針等設備收了起來,雇用了一個叫阿古特爾的比塞爾人,讓他帶路。他們準備了足夠半個月喝的水,牽上兩匹駱駝,一前一後上路了。10天後,呈現在他們麵前的是那座熟悉的村莊——他們果然回到了原地。
肯?萊文終於明白,比塞爾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沙漠,是因為他們不認識北鬥星,也沒有指南針。在缺少方向指引的情況下,比塞爾人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裏憑著感覺往前走,最終走出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圓圈,不得不一次次折回到出發的地方。
當肯?萊文拿出指南針後,他們很快就走出了沙漠。肯?萊文教會了特爾認識北鬥星,並告訴他,隻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著北麵那顆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爾照著去做,果然很快走到了大漠的邊緣。阿古特爾因此成為比塞爾的開拓者,他的銅像被豎在小城的中央。銅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成功的基礎是正確的選擇。其實,我們想要在工作中獲得成功,就像上麵這個小故事喻示的那樣——許多時候,僅有熱情和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選準成功的方向。隻要朝著明確的方向努力,就一定會走出荒漠,找到希望的綠洲。
影響人一生幸福的因素很多,比如說出身、身體、性格、婚姻、職業等,這其中有的是不可選擇的,比如出身、身體等;有的是很難改造的,比如性格;有的卻是完全可以靠自己把握的,比如婚姻、職業。正因為婚姻與職業是可以後天把握的東西,所以才有“男怕人錯行,女怕嫁錯郎”之說。同時也正是出於這樣的原因,我們才有了選擇,選擇的結果無非就是好與不好,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選準方向,找對起跑線。
有時事情本身做得好不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選準了方向。方向在人的一生中,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選對了事半功倍,選錯了則事倍功半。選準方向會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許多的彎路。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古代,“嫁錯郎”似乎比“入錯行”還要嚴重,因為一個女人嫁錯了人又不能離婚,而如果“入錯行”,倒還可以改行,也不會有什麼道德和社會規範的約束。不過現代社會恐怕是倒過來了,女人嫁錯了郎大不了離婚,而男人人錯了行則難辦了,雖然可以轉行,但談何容易!
有一位大學畢業生,他所從事的工作令人感到十分驚訝,他是一家蔬菜公司的搬運工人。當年他從學校畢業後去當兵,當兵退伍後又一時找不到工作,便經人介紹到蔬菜公司當l臨時工,賺點零用錢。沒想到一幹就是幾個月,由於已經習慣了那種工作和周圍的環境,也就沒有積極去找別的工作,於是10多年以來,他一直幹著這一工作,年近40,他更不想換工作了。他說:“換工作,誰會要我呢?我有什麼專長可以讓人用我?”於是他隻好繼續在蔬菜公司當搬運工人。
從上麵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一個人走上社會的第一次擇業是十分重要的。一種客觀環境會影響你的一輩子。也許你可以說,當我在某一個行當幹得不願幹了,再換個行當不就解決了嗎?也許你可以做到,而絕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因為一個人在某一行當工作久了,時間一長可能就習慣了,加上年紀一大,家庭負擔加重,便會失去轉行時麵對新行業的勇氣;因為轉行就得從頭學習,重新開始,同時又怕影響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另外,有些人心誌磨損,隻好做一天算一天;有時還會扯上人情的牽絆、恩怨的糾葛,種種複雜的原因,讓你感到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這世界上的路有千條萬條,但最難找到的就是適合自己走的那條道。
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根據自己的特長來設計自己,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環境、條件、才能、素質、興趣等,確定進攻方向。不要埋怨環境與條件,應努力尋找有利條件;不能坐等機會,要自己創造條件;拿出成果來,獲得了社會的承認,事情就會好辦一些。學理科的人不僅要善於觀察世界,善於觀察事物,也要善於觀察自己,了解自己。每個人都應該盡力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找準屬於自己的人生跑道。
很多功成名就的人,首先得益於他們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根據自己的特長來進行定位或重新定位。如果不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隻憑自己一時的興趣和想法,那麼定位就很不準確,有很大的盲目性。
歌德一度沒能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樹立了當畫家的錯誤誌向,害得他浪費了20多年的光陰,為此他非常後悔。美國女影星霍利?亨特一度竭力避免被定位為短小精悍的女人,結果走了一段彎路。後來幸虧經紀人的引導,她重新根據自己身材嬌小、個性鮮明、演技極富彈性的特點進行了正確的定位,出演《鋼琴課》等影片,一舉奪得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和奧斯卡大獎。
古今中外,還有一些名人是經過重新給自己定位而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的。
比如,倫琴原來學的是工程科學,他在老師孔特的影響下,做了一些物理實驗,逐漸體會到,這就是最適合自己幹的行業,後來果然成了一個有成就的物理學家。
阿西莫夫是一個科普作家,同時也是一個自然科學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機前打字的時候,突然意識到:“我不能成為一個第一流的科學家,卻能夠成為一個第一流的科普作家。”於是,他幾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創作上,終於成了當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無論古今中外,對於每一個身懷才幹的人來說,明珠暗投都無疑是最懊喪的事。而為明珠暗投而懊喪不已的家夥俯拾即是。
朱元璋原來選的職業是“研究僧”,可是後來他改行做了皇帝。然而,後來選他做老板的那些文膽智囊、猛帥驍將們,行當倒沒選錯,隻因選錯了老板,所以後來都大倒其黴,差不多都被朱皇帝當獵狗殺掉了,集體上演了中國曆史上規模空前的一幕明珠暗投大悲劇。
殷紂王的寵妃妲己愛上了周文王之子大帥哥伯邑考,不料伯邑考這家夥一點也不解風情。弄得妲己懊喪地說:“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戰國時期的範蠡和文種幫助越王勾踐報了喪權辱國之仇,成就了霸業。哪料想,勾踐不但不領情,還有滅了他哥倆的意思。弄得範蠡懊喪地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在生活中,誰都想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量,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並不是你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的。目前,有許多人是在自己並不喜歡甚至厭惡的崗位上,做自己並不情願去做的工作,於是人心不穩,人心惶惶。
其實,所謂的生活其實就如寫文章一樣,當你發覺筆下的那一句不是自己最滿意的言語,甚至是敗筆的時候,那你就暫時停筆思考一下,等到精彩的華章湧向筆尖,不妨另起一行重新抒寫,直至滿意為止。
選擇低調,離成功最近
美國開國元勳之一的富蘭克林在年輕的時候,曾去一位老前輩的家中做客,昂首挺胸走進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一進門,“嘭”的一聲,他的額頭撞在門框上,青腫了一大塊。老前輩笑著出來迎接說:“很痛吧?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來拜訪我的最大收獲。一個人要想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富蘭克林記住了,也就成功了。
低調做人,是一種品格,一種姿態,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一種胸襟,一種智慧,一種謀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態。低調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時間的一切,修煉到此種境界,為人便能善始善終,所謂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既可以讓人在卑微時安貧樂道、豁達大度,也可以讓人在顯赫的時候大盈若虧,不嬌不狂。
小張在辦公室的牆上掛著他自撰自書的條幅,上寫:豎起桅杆做事,砍斷桅杆做人。他說這是他的一次驚心動魄的經曆的結晶。
他出生在漁民家庭,世世代代以出海打魚為生。或者是家庭的熏染,或者是男孩的天性,他從小就喜歡海,在海邊拾貝,在海裏戲水,他幾次請求爺爺,帶他出海打魚,可爺爺總是以他還小為借口拒絕。他懂得爺爺的心思,爺爺是怕他這根獨苗發生意外。
他長大了,參加工作了,並且要遠離家鄉,到一個看不見海的地方。在等待行期的日子裏,爺爺決定帶他出一次海,一來了卻他一直的心願,二來讓他去大海深處見識見識大海的博大,開闊開闊他的心胸,或許對他的人生會有益處。
他非常興奮,跟著爺爺跑前跑後,做好所有準備工作之後,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揚帆出海了。
大海深處,爺爺教他如何使舵,如何下網,如何根據海水顏色的變化辨識魚群。爺爺說:“大海是富有的寶庫,不但有取之不盡的魚蝦,更有寬闊的胸懷,做人就應該像大海一樣無私、坦蕩。”他默默地咀嚼著爺爺的話。
天有不測風雲,大海的脾氣也讓人捉摸不透。剛剛還晴空萬裏,風平浪靜,突然間就狂風大作,巨浪滔天,幾乎要把漁船掀翻。爺爺這個老水手都措手不及,但他絲毫不慌,吃力地掌著舵,以命令的口氣大喊:“快拿斧頭把桅杆砍斷,快!”他不敢怠慢,用盡力氣砍斷了桅杆。
沒有桅杆的小船在海上漂著,直漂到大海重新恢複平靜,祖孫倆才用手搖著櫓返航。途中,由於沒有桅杆,無法升帆,船前進緩慢。他問爺爺:“為什麼要砍斷桅杆?”爺爺說:“帆船前進靠帆,升帆靠桅杆,桅杆是帆船前進動力的支柱;但是,由於高高豎立的桅杆使船的重心上移,削弱了船的穩定性,一旦遭遇風暴,就有傾覆的危險,桅杆又成了災難的禍端;所以,砍斷桅杆是為了降低重心,保持穩定,保住人的生命,人——是最重要的。”
行期到了,雖然離開了爺爺,但他把爺爺的話記在了心裏,那次曆險也在他的心裏紮下了根。他的工作非常出色,得到了大家的擁護,職務也一再升遷。他說:“做事就像揚帆出海,必須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率,就像高高的桅杆上鼓滿風帆一樣;做人則要腳踏實地,無論取得多大成績,尾巴也不能翹到天上,無論地位多麼顯赫,也不能淩駕於他人之上,否則就會失去民心,失去做人的本分,終將傾覆於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之中。每當春風得意之時,我總會想起那砍斷的桅杆。”
高調張揚的奪取成功,往往弄得人心力交瘁,筋疲力盡。其實,真正偉大的成就,並不是可以用這種高調張揚的手段奪取到的,隻有那些選擇低調的人,才能最終取得成功。能夠看到這一點,需要有長遠的眼光,更需要有持久的耐心。低調,看似是一種迂回的方式,事實上卻離成功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