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鄭畋(1 / 1)

鄭畋(823~882),字台文,今河南省滎陽市人,會昌二年(842)進士。曾任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乾符中,出為鳳翔節度使,拒黃巢軍有功,授檢校尚書左仆射。性寬厚,能詩文。《全唐詩》錄存其詩十七首。

馬嵬坡①

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②又何人。

【注釋】

①馬嵬坡:即馬嵬驛,位於今陝西興平縣西。②景陽宮井:故址在今江蘇南京玄武湖邊。南朝陳後主聽說隋兵已經攻進城來,就和寵妃張麗華、孔貴嬪出景陽殿,投入井中躲避,結果還是被隋兵俘虜。

【名家點評】

唐人《馬嵬》詩極多,惟此首得溫柔敦厚之意。(孫洙)

台文(鄭畋字)特地為玄宗解脫,說玄宗使楊妃自盡,免得受辱,終是聖明事。(喻守真)

【精品導讀】

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次年六月,叛軍攻破潼關,唐玄宗攜少量親信和禁軍倉皇出逃。行至馬嵬坡,玄宗的隨行部隊發生嘩變,殺死丞相楊國忠,並要求玄宗賜死楊貴妃。玄宗為了平息眾怒,令高力士縊死貴妃,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馬嵬之變。本詩即以此為題材。

曆來以馬嵬之變或者唐玄宗與楊貴妃愛情悲劇作為題材的詩歌很多,思想上也各有側重,有諷刺唐明皇荒淫好色,有斥責楊玉環女色誤國,也有感歎貴妃紅顏薄命,而《馬嵬坡》一詩的思想傾向則十分微妙複雜,絕非一褒一貶能夠解說得清。

詩人對唐玄宗在馬嵬之變中處死貴妃的行為頗有微詞,但仍能體諒其當初狼狽出逃時的處境,更因其在叛亂平定後仍然不忘與貴妃的恩愛往事而對其增添了幾分同情。就藝術表現而言,此詩於詠史之外不落俗套,別出心裁。雖有議論,卻並不失之刻板穿鑿;感情克製,含蓄委婉,稱得上是詠史詩中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