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千奇百怪的根(2 / 2)

馬蹄蓮,人們所見的“花心”實際上是許多花長在其肥厚的花軸上,叫“肉穗花序”,花序的上部長雄花,下部長雌花。花序外麵有一漏鬥狀的大型苞片,呈白色或乳白色,叫“佛焰花”,常被人們誤認為是花瓣。所以,人們所見的馬蹄蓮的“花”實際上是由一個肉穗花序和一個佛焰花構成的。

一品紅(又名“象牙紅”、“聖誕花”、“猩猩木”),多朵花形成花序,多數生於枝頂,真正花的花瓣已經退化,隻剩下黃綠色的雌雄花,極不顯眼。供人們觀賞的一品紅的“花”是它的苞片的變態,呈葉形,紅色,輪狀排列於莖頂,所以“花”莖很大,一般都在20厘米左右。

葉子花(又名“三角梅”),每3朵聚生於分枝頂,每朵花下各托一紅色(或紫色)的葉狀苞片,從遠處望去,好像是由3個花瓣組成的花。事實上,真正的葉子花的花位於3片大苞片中,細小,黃綠色,常被人忽視。

鶴望蘭(又名“極樂鳥花”),其花梗上總苞斜伸,整個花序像一隻仙鶴的頭,翹首遠望,形態生動,所以名為“鶴望蘭”。它真正的花在總苞裏,次第開放,每朵花猶如一隻美麗的小鳥,有橙黃色的雙翅(花萼)、深藍色的頭頸(花瓣)、潔白的小嘴(柱頭),故又被稱為“極樂鳥花”。

總之,有些花朵,人們所欣賞的主要部分並不是其真正的花,而是花序、苞片、葉片等。山第11章珍之王蕨菜

蕨菜是其嫩芽可供食用的野生蕨類植物的統稱。蕨菜由於具有特殊的清香味道,很少受到汙染,可作為美味蔬菜,是我國北方重要的外貿土產商品,在國內外享有“山珍之王”的美稱。

早在我國周朝初年,就有伯夷、叔齊二人采蕨於首陰山(今陝西省西安西南)下,以蕨為食的記載。可供食用的蕨類較多,如蕨屬、莢果蕨屬、蹄蓋蕨屬和蓮座蕨目的很多種類。采來的蕨菜幼葉在食前須先用米泔水或清水浸泡數日,除去有毒成分。蕨菜可炒食、做菜湯、沙拉或幹製成蔬菜。

著名的蕨菜有山蕨菜、薇菜、黃瓜香、猴腿等。山蕨菜是蕨的變種,又名龍頭菜,全國各地都有生長。春季采集嫩卷葉,可洗淨鹽漬。薇菜是紫萁屬植物,又叫分枝紫萁,可在春季采幼嫩卷葉,水煮一下,再用清水浸泡片刻,撈出曬成半幹,再用手揉搓。炒菜有苦香風味。黃瓜香是球子蕨科的莢果蕨,生長於潮濕疏林下或河流兩岸,春末夏初當嫩葉長到13—15厘米時采摘,將嫩葉的褐色鱗片捋去,然後用鹽漬或用水煮一下撈出曬幹。炒菜嫩脆具黃瓜香味。猴腿又叫多齒蹄蓋蕨,產於東北、華北山溝或林下陰濕處。春季采嫩葉,水煮一下曬幹,去掉鱗毛,也可用鹽漬。

我國的蕨菜資源豐富,是有待進一步開發利用的寶貴財富。如出口一噸薇菜幹在價格上相當於出口40噸大豆。在開發的同時,一定注意做好資源的保護工作,不能采取見芽就采光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