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在人們的印象中是清心寡欲、清靜無為的,他們需要通過不斷修煉和領悟才能夠將身心提高到超越凡人的境界。這種境界可以脫離肉身,把精神升華出來,因此神仙也便具備了超乎常人的能力,可以禦風而行,可以變化多端。

伴隨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也產生了上下五千年的神仙趣話。

中國的神仙從骨子裏就散發著一種逍遙自在的韻味,同時又飽含悲天憫人的慈愛情懷。無論是元‘始天尊的開天辟地,還是八仙的逍遙自在;無論是太上老君的仙風道骨,還是牛郎織女的忠貞愛情;無論是世外神仙的淡泊紅塵,還是月下老人的紅線姻緣;無論是湘水神女的斑竹千淚,還是班孟仙子的噴墨成文……所有的故事都是那樣妙趣橫生,卻又發人深省,讓人獲益無窮。

中國的神仙故事隱含著中國人的哲學觀或者說中國人認同的哲學觀,這些故事都隱含了一種思想,這種思想是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因為這些神仙故事傳達了中國人心目中對一切美好的向往:追求萬物平等、與大自然和睦相處、與人相親相愛以及追求逍遙飄逸的神仙境界、長生不老等等。這些故事更使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長久不衰,讓中國人在平凡生活中活出更多的樂趣。

關於神仙的種類,《鍾呂傳道集》中漢鍾離對呂洞賓說:“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鬼仙不離於鬼,人仙不離於人,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天仙不離於天。”

而早期的道教經典《太平經》就將神仙分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並稱:“神入主天,真入主地,仙人主風雨,道入主教化吉凶,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總之,關於仙的分類有很多,但最終《仙術秘庫》對其加以歸納總結,稱“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礎。

本書共分為六個部分,涉及上百位中國神仙。第一篇是各司其職,天庭神仙趣話,主要涉及的是在天庭擔任各種職務維護天界、人間以及地府三界穩定的神仙;第二篇是逍遙自在神仙趣話,主要涉及的是八仙等逍遙自在、遍遊天地之間造福世間的仙人;第三篇是佑國佑民,民俗神仙趣話,主要包括福、祿、壽、喜、財五方神仙;第四篇是各行各業諸神列傳,這些神仙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麵麵,他們成為不同職業人士心中崇拜的神並在不同場合中被頂禮膜拜;第五篇是世外神仙,以天師張道陵為首的世外散仙與帝王之間發生的有趣故事;第六篇是女神仙趣話,這一篇把中國道教中一些巾幗不讓須眉的女仙都納入了其中。

我們希望讀者通過這些靈妙神仙之故事,一方麵可以達到休息娛樂的目的,另一方麵也從中國神仙趣味故事中領悟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傳承的精髓。特別是通過閱讀這些神仙故事,我們可以了解到一種智慧與偉大所在:其實神仙並非在天上,神仙就在人間,神仙就是人們生活中偉大的光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