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江
題注:此篇文章是2003年我應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和省記協邀請到哈爾濱講學間隙,接受《新聞傳播》雜誌主編李長江同誌采訪的專訪稿。李主編的訪問抓住了當前新聞理論研究中的一些熱點、疑點和難點問題,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很有些學術味道。由於問者有心,答者隨意,此篇訪談十分自然順暢,反映了我對當前新聞學研究中一些重要話題的思考。
本文發表於《新聞傳播》2004年第6期。
要重視新聞學的發展與創新
記者:鄭教授,首先歡迎您到哈爾濱來。您一直在搞新聞理論研究,是這方麵的專家、名人,著作豐厚。最近又有新的研究成果問世了吧?
鄭保衛:我很高興又來到哈爾濱,這是我第四次到哈爾濱了。
說到研究成果,我最近新出了一本書——《當代新聞理論》(新華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這本書是我20多年來從事新聞教學和科研的成果結晶。此書對新聞理論體係作了一些新的架構,在理論上也力圖有所創新,希望有更多適合當代特點的東西,以便盡可能為今天的新聞傳媒及新聞工作者提供一些當下和今後從事新聞工作的理論和實踐指南。因此,書稿中我盡量吸收近年來國內外新聞學研究的最新理論成果和新聞實際工作中創造的最新的實踐經驗,並盡可能闡述自己對當前一些新聞理論與實踐問題的認識和看法。此書具有一定理論價值,還是值得一看的。
記者:那我一定好好拜讀。鄭教授,據我了解,學術界有人認為我國的新聞理論除個別人的著述外,大都是“白開水一杯”,您對此有何評論?
鄭保衛:對新聞學研究人們進行評說,這很正常。我也聽說過類似的說法,說我國的新聞學沒有自己的體係,沒有自己的東西。我想,每個人對此問題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觀點也可以不同。但是若要全麵評價我國的新聞學到底成不成體係,有沒有自己的東西,需要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有些人過於貶低我國新聞學的研究成果及其理論價值,我看不能算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應當說,雖然我們的新聞學比較其他一些曆史久遠的傳統學科,像文學、史學、哲學、經濟學、法學等等,在學科體係的完整、學科內容的完善和學科研究方法的完備上還存在著距離,但是新聞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學科的基本條件和基本要求已經具備,其理論體係已經形成,學科內容十分豐富,研究方法也在不斷更新。總之,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它已經當之無愧。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近年來我國傳統新聞學在創新和發展的過程中確實也麵臨著一些困難,其學科地位受到一定的衝擊和影響。這其中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新聞無學論”的影響還沒有完全肅清。
長期以來,“新聞無學論”一直是困擾和影響新聞學學科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一些人把新聞同政治和宣傳等同起來,一些人又把新聞學列入文學範疇,還有的人認為新聞有“術”無“學”等等,總之是認為新聞學沒有什麼學問,難登學科和學門的大雅之堂。雖然經過新聞界多年的努力,新聞學終於在1987年被國家正式列為單獨的社會學科,1998年又上升為一級學科,前段時間(2004年初)《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文件中,又把新聞學與史學、法學和文學等老門類學科一起列為要重點發展的九大哲學社會科學學科之一,但是依然有人戴著“新聞無學論”有色眼鏡看待新聞學。
二是傳播學快速發展對新聞學的衝擊和影響。
傳播學近幾年發展很快,對傳統新聞學形成一定的衝擊和影響。首先是因為傳播學研究的內容多涉及社會共同性問題,社會適用性強,擴散力和影響力大,容易引起社會關注。而新聞學卻主要囿於本學科的範圍之內,不易引起社會關注,不易形成較大的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