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隊伍素質亟待提高
經濟報道從業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報道的質量和水平。原《21世紀經濟報道》總編輯沈顥就提出,“要整體提高財經新聞的品質,需要從人才抓起。”
“人”,既是工作思路的製定者也是運作理念的執行者,還是實際效果的監督者和把關人。經濟報道中所涉及的各種問題,無論是報道質量問題還是傳播效果問題,歸根結底都與從事經濟報道的“人”有關。因此,抓好經濟報道人才隊伍建設問題,是有效解決經濟報道領域諸多矛盾的關鍵一環。
目前我國經濟報道隊伍建設方麵的突出問題是從業者的專業知識欠缺,整體素質不高。另外,人員流動過於頻繁,高端人才流失嚴重,整個隊伍不夠穩定,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現在大量好的記者和編輯轉到金融機構去”,“他們願意去,因為薪水相差兩倍左右”。因此,培養和吸引高素質經濟報道專業人才的任務十分艱巨。
二、我國經濟報道人才的素質要求
根據經濟報道的專業性特點,同時考慮媒體對經濟報道人才的實際需要,我們認為,我國經濟報道人才主要應當具備以下幾方麵的素質要求:
1.熟練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經濟工作專業知識
熟練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經濟工作專業知識,是對經濟報道人才的基本素質要求。一個不熟悉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經濟工作專業知識的人,是很難做好經濟報道的。“專業知識的缺乏會使記者在采訪一線缺少準確掌握報道要領的能力,缺少與經濟人物深入對話的能力,也會使編輯缺少對報道內容的足夠判斷力,缺少對版麵諸多新聞要素的合理調配。”
由於經濟報道的專業性要求高,因此,從事經濟報道的人需要具備一定的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經濟工作專業知識。另外,因為經濟領域輻射麵寬,所以從事經濟報道的人,需要盡可能通曉財政、金融、證券、商貿、會計等某一相關的專業知識,而且要盡可能在某一具體領域,如股票、證券、房地產、汽車等方麵具備專門知識,要確定自己的主攻領域和方向,平時多加積累,這樣才能在經濟報道中運用自如,取得成就。
可以說,對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經濟工作專業知識的掌握是從事經濟報道工作的敲門磚。但這些知識不是書本教材上的死的知識,而是與新聞實踐和國家經濟活動緊密相關的活的知識。因此,從事經濟報道的人,不論出自哪個專業,都需要注意從實踐中汲取養分。個人在步入工作崗位後的學習能力才是競爭的關鍵。
目前在財經媒體人員聘用中爭議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新聞學專業出身的人還是經濟學專業出身的人更有優勢?應當承認,經濟學專業出身的人從事經濟報道有其獨特優勢。從目前我國財經媒體人員的專業背景構成看,非新聞學專業出身的人已占據多數,而其中有不少是經濟學專業出身的人。有些媒體負責人曾明確表示,不喜歡錄用新聞學專業的學生,認為他們雖然上手快,但由於缺少經濟方麵的專業知識,因而往往發展空間窄,後勁乏力。
其實,在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上,一些人還是帶著一種停滯的眼光,他們隻看到專業教育下人才能力養成及其成長的一個側麵。其實,專業教育固然十分重要,但在每個人一生的學習過程中,它僅僅是一個階段,而且個人成長究竟受到專業教育多大的影響,也會因人而異。學新聞出身但最終成為經濟報道領域佼佼者的大有人在,如原《經濟日報》總編輯艾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係,專業是新聞學,但在長期的經濟報道實踐中,他堅持不斷學習、積累,掌握了大量的經濟領域的專門知識,最終成為經濟報道領域著名的專家型記者。
經驗說明,我國經濟報道人才培養的目標應當是“專家型記者”,即“不僅能夠報道新聞事實,還可以用自己的豐富的知識對這些事實加以深刻的解釋,並提出自己的見解”。這些記者“可以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對這方麵的問題自己就有相當大的發言權。他們的言論應該也可以對政府的決策和群眾的思想產生更深層的影響”。專家型的記者多了,經濟報道才能呈現出思想的深度,才能做得精深而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