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W.Carey教授強調新聞學是一種“獨特的社會實踐學科”,有其特定的學科範疇和理論內涵,有其深刻的人文學科基礎和特定的“人文價值因素”。他反對把新聞同廣告、傳播、媒體研究、公共關係和廣播等相關的學科等同起來,抹殺新聞學自身的學科特征及其價值體係。他主張新聞教育必須“將新聞學本身作為目標”。他認為,美國新聞教育的錯處就在於一些人把“新聞”簡單地視為“傳播”和“媒體”。
英國新聞教育學會會長、城市大學新聞係主任羅德·艾倫教授在談到新聞學與傳播學的區別時指出,新聞學更注重過程和製作細節。傳播學研究效果,而不注重過程。學傳播理論的學生雖然也需要了解傳媒,但他們需要了解的主要是結果,是傳播對受眾的影響、對公眾輿論的影響等,他們不需要了解每一條新聞的每一個製作環節。由此,他認為新聞係與傳播係的教育和培養方向是不同的。
這兩位教授的特殊身份,說明了他們的觀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說明,在傳播學發達的美國和英國,對新聞學與傳播學、新聞學教育與傳播學教育之間的關係也存在不同的認識,而且對傳播學衝擊新聞學的情況都有所警惕,主張應當區分和處理好兩者的關係。
近些年來,在我國一些新聞院係的新聞教育實踐中,不難發現存在著類似James W.Carey教授所說的一些情況:有些新聞學專業的教學僅僅將新聞學停留在對媒體組織、媒介機構、傳播技術、傳播手段、傳播形式等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上,而忽略了對新聞學基本理念和基本觀點的傳授,忽略了對新聞傳播中的人文精神的觀照,從而使得一些人隻是把新聞傳播當成是一種功利性的東西,單純地追求新聞的技術性、工具性和實用性。雖然我們並不否定和排斥新聞同“媒體”和“傳播”的關係,但如果因此將它們等同起來,就會產生前麵所說的一些消極影響。
新聞教育說到底應當是一種新聞素質、素養和專業理念的教育,而絕不僅僅隻是一種傳播技能、方法和應用知識的教育。理想的新聞教育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精神,使他們懂得如何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國家和民族事業的發展。因此,區分新聞學教育與傳播學教育的不同特點,在當前就顯得十分重要。
根據一些新聞院校多年來的實踐經驗,筆者認為,在本科階段的新聞學專業教育中,還是應當堅持上好傳統的新聞學專業課程,當然內容和形式應當根據新的形勢變化及實際需要加以充實和創新,要盡可能增加一些反映和代表最新新聞傳播知識和現代傳播科技的內容,包括一些與新聞學直接相關的知識和方法。至於傳播學及其他一些相關課程,可以通過“概論”的形式,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識及相關方法。因為新聞學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是為各種媒體輸送熱愛新聞事業,具有新聞專業理念,熟悉新聞業務技能的新聞人才。因此,新聞教育的基本著眼點應當是幫助學生掌握新聞專業理念,培養新聞敏感和新聞悟性,樹立獻身新聞事業的道德理想和職業精神。
3.教育市場化趨勢的負麵影響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近些年來,我國內地的高等教育教育出現了一些市場化的傾向,一些高校單純以市場為導向,盲目擴大辦學規模,追求學生數量,不考慮教學效果,不注重教育質量。這方麵的問題在新聞與傳播教育中也很明顯。這在上麵已經談到,在此不再贅述。
由於教學和教育質量得不到保證,使得新聞與傳播院係的畢業生整體素質呈現下滑趨勢,教學和教育的質量也在下降,難以達到新聞單位的用人要求。加之擴招的結果導致了新聞專業的畢業生供大於求,許多地方的新聞與傳播院係的畢業生出現了就業困難。這對整個新聞與傳播教育都造成了一定的負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