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試論當前我國媒體格局變化的現狀及特點(2)(1 / 3)

4.媒體發展空間格局變化

據已有的調查數據顯示,網絡、手機覆蓋率和使用率較高的地區都集中在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北京等東部經濟較發達地區。手機媒體功能的主要使用者是企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學生,以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教育界工作人員等,而農民使用者非常少,說明城鄉在新媒體的使用上的差距非常大。

有線電視、付費數字電視等推廣較為廣泛的地區集中於廣東、浙江、四川等省份。在廣播電視總收入的排名中,廣東、上海、浙江、江蘇等省份情況較好。總體看來,在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中,經濟較發達地區收入較高,而欠發達地區的廣播電視媒體推廣和盈利情況都不容樂觀,與經濟較發達地區的差距較大,但是,收入按省份集中的趨勢並不明顯。

在報紙媒體中,北京、廣東、浙江等省份的印數較高。因此,總體看來,東部經濟較發達地區的媒體發展較快,對新媒體的接受速度也較快,但是,媒體發展的差距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城鄉差距也在加大,少數民族地區與非少數民族地區的差距不容忽視。

從總體看,廣東、江蘇、上海、北京、浙江等省份的媒體發展整體水平較高。

目前,我國媒體發展空間的格局可以概括為: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是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發展最快的地區,而且集中程度極高;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在東部地區的發展現狀好於西部地區,贏利能力也較高,但並未出現高度集中的現象;在媒體的整體格局中城市占有絕對主導地位,農村地區相對處於劣勢。少數民族地區在媒體使用方麵的水平處於最下遊。因此,需要警惕和治理新的“信息鴻溝”和“數字鴻溝”。

二、當前我國媒體格局變化的特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我國媒體格局的變化呈現出以下特點:

1.傳媒競爭促進媒體格局變化

考察我國媒體格局的變化可以發現,傳媒競爭在其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無論是微觀上受眾覆蓋率、媒介接觸時間、媒介經營收入分布和媒體發展空間的變化,還是宏觀與中觀上媒介形態、傳播方式和經營手段的變化,其實都是傳媒競爭的結果。可以說,媒體格局的一切變化均源於媒體之間的生存競爭。

當前我國媒體格局的變化正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以及傳統媒體相互之間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所呈現出來的。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要取得生存地位需要同傳統媒體競爭——爭受眾,爭廣告,爭市場,爭傳播力和影響力。而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要應對新媒體的挑戰也需要競爭。它們不但要同新媒體開展競爭,相互之間也存在競爭,而在同一種類媒體內部,其競爭程度更加激烈。

總之,當下傳媒競爭普遍存在,是一種常態。可以說沒有競爭就沒有變化、沒有發展,是競爭導致了媒體格局的調整和變化。而新一輪的競爭又會孕育和催生新的媒體格局的形成與變化。

2.媒體格局的變化是技術、市場、製度三股合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如前所述,傳媒間格局的變化源於各種媒體之間的生存競爭,這中間競爭的基礎是技術,競爭的動力來自市場需求,而競爭的規則在於製度的安排與建構。

世界和我國傳媒業的發展曆程都說明,傳媒業的發展及媒體格局的變化是技術、市場和製度合力作用的結果。是現代化的傳播技術為傳媒市場的擴展提供了物質手段;傳媒市場的需求又是催生傳播技術更新發展的原動力;而相應的製度安排則是保證技術和市場發揮作用,取得效果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