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沒有一家新聞媒體不重視發揮影響力這一問題,有的新聞媒體甚至亮出“影響力決定一切”的旗號。新聞學界近年來所闡釋的關於“眼球經濟”和“注意力經濟”的相關理論,其核心和基礎也與影響力有關。因此,努力彰顯影響力,已成為許多報社的至上追求。
新聞媒體應當通過全麵報道有時代特色、有積極意義、有新聞價值的新聞事件,通過努力反映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帶有全局性的重大問題;通過積極報道現實生活中湧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先進典型,通過及時報道群眾關心的熱點、疑點和難點問題,為群眾提供全方位的新聞與信息服務,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1992年《深圳特區報》記者陳錫添獨家采寫並發表的長篇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影響力,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這說明,對一家媒體來說,提升影響力的最有效的手段,就在於緊緊扣緊時代的脈搏,牢牢抓住工作的重心,時時考慮群眾的需要,去挖掘和采集那些既具新聞價值又有宣傳價值的新聞。
“影響力”,其實是一種實力的象征和體現。換言之,對一家媒體來說,看其有無實力和實力的大小,關鍵就是看其有無影響力和影響力的大小。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把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分為“硬實力”和“軟實力”兩種。其中“硬實力”,指的是一個國家在物質資料方麵的占有力量,包括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和科技實力等。“硬實力”發揮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硬性的、有形的力量,或是靠“施加壓力”,或是靠“施予恩惠”的辦法。
而“軟實力”,指的是一個國家在文化和意識形態方麵的影響力量,包括思想凝聚力、文化影響力、信息滲透力和參與國際機構的程度等。“軟實力”主要靠“吸引”和“影響”的方式來發揮作用。這其中“信息傳播力”和“輿論影響力”是發揮“軟實力”的重要手段及條件。
新聞媒體所具有的信息傳播和輿論引導的功能,使它成為體現“軟實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和有效工具。新聞媒體通過對社會和受眾施加思想和文化影響,凝聚各方麵的力量,形成團結一心、共建國家的合力,顯示出其作為一種“軟實力”的力量和價值。
按照這一理論,一家新聞媒體應當把發揮思想引導力和彰顯輿論影響力作為自己的使命與追求。借此,新聞媒體既可以顯示自身的實力,也可以彰顯自己對社會與公眾的影響力與引導力,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黨委和政府影響力的作用。
新聞媒體發揮“軟實力”的最好辦法,就是增強引導公眾思想和影響社會輿論的能力。要正確引導公眾思想,影響社會輿論,擴大社會影響力,新聞媒體通常可以借助設置輿論話題內容、擴大輿論傳播範圍、改進輿論營造方式、增強輿論滲透能力等方式,來駕馭和引導輿論,使其朝著有利於黨委和政府所確定的正確方向發展,以便更好地為實現既定目標服務。
新聞媒體可以根據中央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決策,以及黨委及政府的工作任務和工作部署,設置相應的輿論話題,吸引群眾關注,引發群眾討論,從而把群眾的注意力引向黨委和政府所關注、所倡導、所重視的問題和方向上來,引到主流價值觀和主流輿論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