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注:本文為紀念範長江誕辰100周年而寫。文章從崇尚真實、堅持真理、熱愛人民和淡泊名利四個方麵,概括和論述了範長江高尚的品行和傑出的風範,並借以闡釋新聞工作者的道德與責任,提出新聞工作者要學習範長江,牢固樹立職業理想,自覺履行職業責任,努力做黨和人民滿意的新聞工作者。
本文發表於《新聞愛好者》2010年第1期。
在全國新聞界喜迎第十個記者節的時候,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召開了紀念範長江百年誕辰座談會。範長江青少年時代就追求革命、追求進步,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他不辭辛勞,克服困難,曆時10個月,深入我國西北地區考察采訪,公開報道了紅軍長征,采寫了《中國的西北角》、《塞上行》等經典作品。1939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先後擔任過新華社總編輯、新聞總署副署長、人民日報社社長等中央新聞宣傳部門的重要領導職務,為我國新聞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範長江是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成立的“中國青年記者協會”的倡導者和組織者,這一天成為我國記者節確立的源頭和依據。而我國新聞界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全國性最高獎項——“範長江新聞獎”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這說明範長江在我國新聞事業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因此,今天我們緬懷他的思想與奉獻,學習其精神與風範,有著格外重要的意義。
在範長江百年誕辰座談會上,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同誌提出了向範長江學習的四條要求:要堅定理想信念,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唱響時代主旋律,用積極健康的新聞作品吸引觀眾、打動聽眾、贏得讀者;要不斷增進同群眾的感情,了解群眾願望,反映群眾呼聲,懷百姓情感、寫百姓生活、做百姓記者;要大力弘揚“用腳板跑新聞”的優良作風,認真落實“三貼近”要求,推出更多帶著生活氣息、充滿深厚情感、深受讀者歡迎的新聞作品;要適應建設學習型政黨、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把學習作為政治責任和第一需要,強化學習意識,養成學習習慣,豐富知識儲備,增強工作本領;要注重品格、注重修養,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恪守新聞從業基本準則,以自己的行動維護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範長江一生為人民革命事業和黨的新聞事業奮鬥,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道德品行高尚,堪稱新聞界典範。
範長江夫人沈譜在首次“範長江新聞思想和新聞實踐研討會”上的發言中,將範長江的道德精神和思想品質概括為:追求真理,堅持真理,勇於為真理而獻身;熱愛祖國和人民,有強烈的曆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主張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講真話、講真事;廉潔奉公,不謀私利。以下引文除單獨注明者外均引自此書,不再注明。
劉雲山同誌的講話和沈譜同誌的評價,為我們認識和學習範長江的道德品行與思想風範提供了參照和依據。
下麵我們將從“崇尚真實、堅持真理、熱愛人民、淡泊名利”四個方麵來認識範長江的品行和風範,並借以闡釋新聞工作者的道德與責任。
一、崇尚真實
範長江關於新聞有一個獨到的定義:新聞是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事實。在這個定義中他突出強調了“事實”對於新聞的重要價值和意義。他明確指出:“新聞必須是事實,謠言不是新聞,感想不是新聞,一定是事實。”
1950年範長江提出的“人民新聞工作者的四個信條”的第一條就是“消息絕對真實”(另外三條是思想要正確;建立群眾觀點;建立自我批評)。他說:“消息絕對真實,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才能建立自己的威信,人民才敢拿報紙作為指導自己生活的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