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產品,包括報紙、廣播電視節目製成品等都具有生產特征。它們可以組成一定的生產流程,進行批量的工業生產。而且媒介產品的投資回報率很高,往往無需多大投入,就可以獲得高額利潤,特別是報紙,有人稱它是“一本萬利”的“暴利”產品。一些媒體每年幾億,十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的經營收入就是很好的例證。
二是媒介受眾具有消費者特征,可以通過提高新聞信息產品質量吸引其消費行為。
對媒介生產者來說,受眾是其媒介產品的消費者,可以按照商業運作中對待商品與顧客的關係那樣,根據其需求製作新聞產品,而且可以通過增加品種、提高質量、改善服務等方式來滿足其需要,吸引其消費,盡可能地爭取最大量的受眾,從而形成一定規模的市場需求。
三是媒介經營具有企業特征,可以借助現代企業管理方式改善經營,增加效益。
承認媒介的產業性質和經濟屬性,就是要把媒介當做企業來辦,要按照現代企業製度來進行管理,組織經營,要立足於少投入,多產出,開源節流,增加收入,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企業內部要實行合理的人才激勵機製,獎勤罰懶,獎優罰劣,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是生產相同或相關產品的媒介企業在同一市場上具有直接或間接的業務或競爭關係。
媒介企業生產的主要產品是新聞信息,同時提供相關的信息服務,這種產品生產的共同性,使它們在新聞市場上具有共同的業務,並且形成了一定的競爭關係。
五是媒介運作具有市場化特征,可以運用市場手段組織生產。
市場經濟條件下,媒介機構成了市場的主體,其運作具有市場化特征。在媒介運作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市場的“杠杆”作用,通過市場來配置資源,來調節生產、流通、消費、分配等各個環節,使其更加符合市場規律,真正體現媒介的產業特征,為媒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經濟支持。
新聞事業作為一種產業來經營,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認識新聞事業作為一種信息產業的經濟屬性,有助於更好地按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律來搞好媒介經營,爭取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這對於新聞事業增強經濟實力,擴大事業規模,爭取更大發展,從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社會功能和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當然,如果隻是把新聞事業作為一般的產業和企業來經營也容易帶來一些弊端。過分強調它的產業和企業性質及其經濟屬性,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會損害它作為社會文化事業和階級輿論工具的特征和屬性,使它不顧公眾利益和社會效果,背棄它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和階級使命,導致新聞傳播產生負麵效應。因此,在認識新聞事業的產業屬性的時候,一定要認清它不同於一般的企業單位,不是一般的經濟實體,它是生產政治性、思想性很強的精神產品的文化產業,它的生產和經營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前提下,去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綜上所述,新聞事業屬於信息產業的一部分,具有經濟屬性,可以實現企業化管理。
在新聞事業的上述三個屬性中,社會屬性是最基本的屬性,它體現的是新聞事業作為一種信息傳媒和文化事業的特征;政治屬性是最重要的屬性,它體現的是新聞事業作為一種階級輿論工具的特征;經濟屬性是最排他的屬性(單純的經濟屬性隻講贏利,不顧其他),它體現的是新聞事業作為一種信息產業經濟實體的特征。這三個屬性之間是一種互為補充、相互製約的關係。社會屬性決定著新聞事業基本的存在形式和行為方式;政治屬性決定著新聞事業根本的利益方向和工作原則;經濟屬性決定著新聞事業長遠的生存基礎和發展潛力。它們形成了一個複雜的綜合體係,各自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又製約著其他屬性的存在方式和發展狀況。政治屬性要借助社會屬性來體現價值,發揮作用;社會屬性要靠政治屬性來引導方向,規範行為;經濟屬性既為社會屬性和政治屬性提供存在和發揮作用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同時又受到它們的製約——政治屬性為其把握政治方向,防止其偏離正確的行為軌道,社會屬性為其確定運作範圍及方式,規範其按照新聞事業的特殊規律和要求來組織經營和管理。我們要注意全麵正確地體現這三個屬性所具有的積極功能,發揮它們的有效作用,防止隨意突出某一屬性或有意抑製某一屬性的現象,以使新聞事業能夠健康、全麵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