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改革創新(1978—1991)
1978年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確定了國家實行改革開放的整體戰略,從此,中國新聞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新聞學研究也迎來了曆史上不曾有過的最好時期。
伴隨著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到來,新聞工作的重點開始逐漸由以階級鬥爭為綱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與此相應,新聞學研究也開始逐漸回歸到對“新聞學本身”和新聞媒體自身實踐問題的研究上來。從此,新聞學研究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曆史發展階段。
隨著新聞改革逐步提上日程,新聞學術活動逐漸展開,各種學術討論會頻繁召開,許多新聞改革實踐與理論問題進入新聞學界的研究視野。以1980年5月在蘭州召開的“西北五報新聞學術研討會”為例,這次研討會有來自全國30多個新聞單位、新聞教育和研究機構的代表參加,探討的問題十分廣泛,包括報紙的性質、作用和任務,黨報的黨性和人民性,報紙上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新聞的真實性,報紙的指導性,新聞工作的客觀規律等一些基本理論問題,對促進新聞改革,深化理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這一時期,我國新聞學研究十分活躍,一些學者開始吸收與引進西方新聞學與傳播學的研究成果,同時結合新聞改革實踐,對新聞觀念、報道內容、傳播形式、管理體製、經營理念和運行機製等深入開展研究,取得了許多成果。
例如在新聞改革過程中提出的一些新的新聞觀念,就集中體現了當時新聞改革的廣度和深度。“信息觀念”、“效益觀念”、“競爭觀念”、“受眾觀念”、“服務觀念”等一係列新觀念的提出,為新聞工作掙脫舊觀念、舊傳統和舊機製的束縛,建立一套適合新時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實際需要的新的新聞觀念和傳播機製提供了思想和理論上的支持。
在管理和經營方麵也進行了許多觀念更新,使得新聞媒體逐步確立起“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新的管理和經營思路,形成了新的運行體製和機製,開始逐漸步入企業化管理、市場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發展道路,有力地推動了新聞傳媒產業的發展。
這些反映新聞改革最新成果的新聞觀念和經營理念,大大豐富了社會主義新聞學的理論內涵,也促進了新聞改革的深入發展。
作為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我國新聞傳媒在進行觀念更新、業務和經營改革的同時始終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注意解決好堅持正確方向和促進事業發展的關係,為新時期新聞事業的繁榮和發展積累了經驗,也為社會主義新聞學充實了許多新的內容。
當然,這一時期,新聞學研究也有一些挫折和教訓。如在自由化思潮的影響下,出現了一些背離黨的路線,違反社會主義新聞工作基本原則的事情,致使一些人在1989年的政治風波中迷失了方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六、繁榮發展(1992—2008)
1992年初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澄清了改革開放中許多思想認識和理論問題,為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提供了思想指南。而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又為改革開放注入了動力。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國新聞學研究有了更大的活動空間,開始進入了繁榮發展的階段。
其表現一是專業性學術話語開始受到重視,新聞院校的專業研究力量迅速崛起,學術研究的空間進一步拓寬,研究成果大量出現,研究的內容、視角、路徑等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這表現在研究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探討的問題越來越深,采取的方法越來越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