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作為正文的第一次更新,這次更文將主要闡明這部長篇的世界觀,或許稍微有點缺乏細節描寫,但請大家為了能更好的看下一篇文就把這篇序稍微讀一下吧,好了,開始更文!)
如果你手邊有一部俄國史,你應該會在蘇聯部分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找到這麼一段類似的話:“1991年12月25日19點38分,印有鐮刀錘子的紅旗從克裏姆林宮宮頂徐徐的,卻是永久的降下,俄羅斯聯邦旗隨後冉冉升起;第二天,最高蘇維埃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從法律上宣布了蘇聯的滅亡。。。”是的,這是我們所熟知的曆史,蘇聯,這個世界上存在過的超級大國消亡在了上世紀最後十年的浪潮中;但如果當時這個事件沒有發生,按照蘇聯繼續存在這條路線發展,我們的曆史
我們的世界又會是怎樣的境況呢?
時間切到2030年,我們所認識的世界已經不複存在。世界被劃分為了以下幾個部分:以北約為核心的自由國家仍舊保持著鬆散的同盟狀態,“自由世界同盟國”這個名義上的國家機構代表了所有自由國家的聲音;中國
東南亞聯盟
日本,是當時世界上少數的幾個未加入任何陣營的獨立國家;而蘇聯,雖然在與自由世界的常年冷戰中存活了下來,但其影響力卻也已是每況愈下,解體似乎隻是時間上的問題。不過,一場紅軍的軍事政變改變了這一切。
2030年8月,年僅33歲的蘇聯元帥查丹科
朱可夫發動軍事政變,在軍隊和民眾的支持下就任總理,成為了克裏姆林宮的主人。朱可夫年少時立誌恢複蘇聯的鼎盛時期,但這一偉大的理想在他成年後發生了改變,它變成了實現其個人完全的獨裁,通過武力消滅所有自由國家,以此過渡到所謂的“共產主義社會”。但不管怎麼說,朱可夫從這一刻起正式以總理身份操縱這個超級大國。
不可否認,朱可夫是一個出色的獨裁者。他上台後的十年內,蘇聯經濟增長了240%,並且打造了一支擁有1000萬現代化部隊以及3.6萬枚核彈的紅色大軍。而反觀自由世界,強襲而來的金融危機令各國幾近崩潰,自由世界同盟國總統一職十年內更換了近二十次,政局的動蕩可見一斑。在兩大超級陣營實力急速增減的情況下,朱可夫終於伸出了他的獠牙,展開了目標獨裁的侵略計劃。
2040年4月,朱可夫與中國達成防禦同盟協議並將東盟變成受其控製的半獨立政權,隨後朱可夫在原有的蘇聯
東歐基礎上整合中國等國的力量,成立“全球社會主義共和聯邦”(中國名義上加入,實際保持完全主權)。同年6月,朱可夫向自由世界同盟宣戰(中國除外,保持武裝中立),揚言“徹底鏟除阻礙人類文明發展的資本主義殘餘”。
經過了金融危機的沉重打擊後,盟軍武裝力量在聯軍麵前簡直不堪一擊,開展僅僅三年,同盟國接連遭受重創,丟失了包括三大首都之一的柏林(柏林倫敦
華盛頓)在內的廣大西歐領土,與同盟國簽有同盟協議的南美洲也被“****”,在同盟首都華盛頓的後院成立了一個火藥桶般的“南美社會主義共和聯邦”。(簡稱南聯邦)
在巨大的勝利麵前,朱可夫已經越發的自大與傲慢,“消滅資本主義威脅”已經成為了他建立個人獨裁的借口。他一方麵加緊剿滅殘餘盟軍,同時又發動了對非洲
中美洲的侵略戰爭,令整個世界陷入了無盡之戰的深淵;而遭受重創的同盟國在生死存亡之際也不再顧忌個人國家利益,無比堅定的團結到了一起,各國賭上全部的力量準備與聯軍血戰到底,另一方麵新一輪的同盟國總統選舉也緊急舉行,人們都希望能有一個強有力的人物出現來拯救自由世界。
而與此同時,朱可夫的侵略戰爭也致使各個成為戰場的國家幾乎崩潰,民不聊生。在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南美洲,一絲自由的曙光打破了獨裁專製的黑暗,在這片大陸放射出醒目的光芒。
起義時刻
2049年末,聯邦以5萬餘人的傷亡基本占領了中美洲的土地,聯邦對外宣稱“中美洲社會主義革命取得階段性勝利”。但很快,由自由世界同盟國於美國訓練的中美洲抵抗運動組織迅速對侵略的聯軍發動反攻,戰局瞬間吃緊。作為直接補給區的“南美社會主義聯邦”為了應莫斯科要求彌補前線虧損,開始大量在南美強征兵員,並對南美所有地區課以暴稅;這一係列的舉動終於徹底激怒了南美人民。2050年初,前阿根廷政府將領詹姆士
馬丁發動武裝起義,並迅速在阿根廷和智利獲得廣泛響應,革命軍甚至攻占了南部重要城市布宜諾斯艾利斯,鑒於此,南聯邦軍被迫從巴西地區調兵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