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蘇文學朝聖
普希金出生於莫斯科一個貴族地主家庭裏,家中十分富有,但父母嫌他長得黑,脾氣倔強,又不愛說話,都不大喜歡他。幸好有兩個心地善良的仆人無微不至地嗬護著他,才使他童年過得很幸福。
普希金的奶娘阿琳娜腦子裏裝滿了各種民間故事、傳說和歌謠,還經常給他唱民歌。普希金被她深深吸引了,整天圍在她的身邊,纏著她講故事。另一個男仆尼基塔會彈吉他,還能把民間故事編成詩歌,吟誦給普希金聽。
盡管這兩位老人都是奴仆,但小普希金非常尊敬他們。有一次,尼基塔帶著小普希金在莫斯科城裏散步,忽然迎麵來了一個衣著華麗的男孩,他看尼基塔不順眼,朝著尼基塔的頭上就打了一棍子。尼基塔挨打後,用手捂住腦袋,一聲不敢吭。
小普希金氣壞了,衝上去揪住那個男孩的衣領,給了他一記耳光。尼基塔慌了,急忙跑過去拉開普希金,對他說:“我的小主人,奴仆生來就是挨打受罵的命啊!有什麼辦法呢?”
普希金告訴尼基塔:“你說得不對!有一本書裏寫過,貴族和奴仆都是上帝的兒子,上帝的兒子生來就是平等的。這個小壞蛋沒權打你!”
普希金怒視著那個男孩,舉起拳頭,要他向尼基塔賠禮道歉。那個男孩服軟了,很不情願地給尼基塔鞠了一躬,悻悻地溜掉了。
童年時代的普希金酷愛傾聽大人們之間的高談闊論,家裏一來了客人,他就趴在客廳的角落裏,一連幾個小時都不挪動地方。有一次,作家卡拉姆津來訪,和普希金的父親聊了很久,小普希金認真地聽他們講話,兩隻眼睛凝視著卡拉姆津不放。大人談話的內容或許他一時還弄不懂,卻漸漸地在他那幼小的心靈中培養起對文學殿堂的憧憬和幻想。普希金還有個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
他的家裏藏書很多,父親和伯父的書房就像是書籍的海洋,從古到今,從本國到外國,從小說到百科全書,什麼樣的書都有。
普希金興趣廣泛,無書不讀,如饑似渴地讀了一本又一本。
普希金記憶力超群,在11歲左右,就已經把父親和伯父的藏書讀了個遍,隨後又打起了親朋們的主意。每次父母帶他到親朋好友家作客,大人們忙著應酬,他趁機鑽進人家的圖書室,找到一本沒有讀過的書,馬上就會沉浸其中。成年以後,普希金曾這樣說過:“閱讀是最好的學習。”
由於讀書很多,普希金很小的時候就顯示出突出的文學才能,八歲時就能用法語寫詩,隻是他的數學學得很糟糕。有一次,他發現老師講解的幾道四則運算題的最終結果都是零,以後無論解答什麼數學題目,連題目都不看一眼,就直接在等號後麵寫上零。給他批數學作業的老師哭笑不得,無可奈何地對他說:“去寫你的詩吧!數學對你來說就意味著是個零。”
1811年,12歲的普希金進入聖彼得堡皇村學校學習。這是一座為貴族子弟建立的寄宿製學校,從這裏畢業的學生都有望成為高級文官。學校周圍是一望無際的椴樹林,一到秋天就變成金黃色,好像進入了奶娘阿琳娜講的童話世界。在這裏普希金放飛了自己的文學夢想,很快就成了一名小有名氣的詩人。有一次,他登台朗誦了自己的詩作《皇村回憶》,這首詩熱情奔放,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在這之後,他的寫作熱情更加高漲,他寫的那些精巧的詩作甚至得到了當時俄國著名作家茹科夫斯基等人的讚賞。
就在普希金入校後的第二年,爆發了俄國人民抗擊拿破侖入侵的衛國戰爭,在全國上下激起了強大的愛國熱潮。同時,一些具有民主主義激進思想的青年教師主張廢除專製農奴製,對普希金影響很大。普希金還和駐紮在皇村學校附近的近衛軍軍官恰達耶夫等人交上了朋友,他們崇尚自由,反對專製製度,這也激發了普希金對現實的反抗精神。
1817年,普希金從皇村學校畢業,進入聖彼得堡外交部工作。當時,十二月黨人正在積極開展反對沙皇專製暴政的鬥爭,普希金與他們關係密切,還參加了十二月黨人直接領導的革命文學組織綠燈社,創作了一批具有革命激情的政治抒情詩,被稱為十二月黨人的歌手。
普希金的這些作品惹惱了沙皇,甚至想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亞去,但考慮到他畢竟有些影響,就以調動職務為理由,在1829年把他外派到俄國南部,其實是變相的流放。在此期間,他不改初衷,與十二月黨人的交往更加頻繁,參加了十二月黨人的一些秘密會議,繼續創作鼓吹反暴政行動和向往自由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