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做出義正詞嚴的樣子,對劉璋表示極大遺憾,進行強烈譴責:“我為益州征伐強敵,軍隊疲憊,來不及休整,現在劉璋守著那麼多錢財,不賞功獎勵,隻希望我為他出死力戰,這怎麼能行呢?”每一句話都歪曲事實,但是劉備顧不上人家說他無恥了,他必須盡快地對益州發動進攻。
“我要東還了,臨別前想與二位痛飲一場,怎麼樣?”劉備給白水關的督將楊懷和高沛發出邀請,同時有幸被邀請的還有劉璋的兒子劉禕。楊懷本來不想搭理劉備,他從一開始就認為劉備來益州是不安好心的,多次向劉璋進諫,請求把劉備攆走。現在劉備自己要走了,楊懷喜出望外,急忙趕去飲酒,唯恐劉備反悔。
不過,楊懷還是多了一個心眼,懷裏揣上了一把匕首。楊懷知道喝劉備的酒有可能要付出高價,那就是生命——十八年前,劉備邀請楊奉飲酒,在酒席上就把楊奉殺了。
這一次,因為楊懷早有戒備,劉備沒有像對待楊奉那樣,一上來就在座位上把楊懷綁了,而是拿出早年推銷草鞋的本領,極力勸酒。酒是感情的潤滑劑,看劉備這麼熱情地勸酒,楊懷開始慚愧自己是揣著匕首來的。等到楊懷喝得睜不開眼了,劉備從懷裏掏出一把匕首,說:“將軍的匕首很好,我也有一把,把你的拿出來給我看看吧。”楊懷爽快地把匕首掏出來,恭恭敬敬地遞給了劉備。劉備一接過匕首就翻臉了,說:“你這個臭小子,怎麼敢離間我們兄弟之間的感情呢!”劉備說的兄弟就是指劉璋。楊懷這才知道上當了,破口大罵,但是也沒罵太多,因為劉備很快就把他殺了。
劉備最會玩的酒場段子,原來是殺人。
擦擦手上的鮮血,劉備一仰脖,飲完杯中酒,下令:進軍成都!
可是,費了兩年時間,成都還是沒有攻下來,劉備急了,下令三軍:“若攻破成都,官府倉庫的一切財物,你們可以任意地拿,我決不幹預。”
官倉裏的東西都可以隨便搶劫了,民宅裏的東西劉備會進行保護嗎?長阪坡攜民十萬渡江的傳奇曾樹起了劉備的仁君形象,但在霸業的誘惑下,劉備還是撕下了仁義的麵紗,仁君的神話在成都人麵前破滅了。
“我們還有精兵三萬!”
“我們的糧食和絲帛至少還可以支持一年!”
……
益州的官吏和百姓都願死戰到底。
“我們父子統領益州二十餘年,對百姓沒有什麼恩德。百姓苦戰三年,暴屍荒野,實在是因為我劉璋的緣故,我怎能安心!”劉璋決定投降了。城裏的百姓為劉璋的這一決定流下了眼淚。
有一個宋代包拯斷案的傳說。李家和劉家的媳婦在同一天都生了一大胖小子,兩個孩子長得有點像雙胞胎。李家的孩子不到一個月夭折了,李家兩口子把劉家孩子偷抱回了自己的家。後來,劉家媳婦和李家媳婦為了爭奪這個孩子,來到了開封府找包拯斷案。包公說:“你們在大堂上搶孩子吧,誰搶到孩子就歸誰。”兩個婦女開始搶孩子,一人拽小孩一隻小胳膊,剛一用勁小孩就大聲哭叫,劉家媳婦馬上鬆了手,孩子被李家媳婦搶了去。這時,包公驚堂木一拍,“大膽李氏,你偷劉家孩子,還不從實招來”。包公的判斷理由很簡單:不是親娘才會下死力去搶拽孩子。
是誰下死力氣爭搶成都?是誰不忍心給成都帶來兵災而主動讓出了位置?
在全城人的淚光裏,劉璋命令打開城門,乘車出來投降,把益州牧的大印交給劉備。回眸成都,看著淚流滿麵的部下,劉璋的心裏可曾感到釋然?
將士們來不及慶賀,都扔掉兵器,砸開官倉的門窗,進去哄搶金銀財物。既然是搶,那就有人得到的多,有人得到的少。感覺吃虧的人不願意了,就紛紛抗議。劉備還指望這幫人穩定益州呢,就下令老百姓家的財物也是可以搶的,隻要別忘了給益州人留著吃飯用的鍋和碗就可以了,否則,益州人都餓死了,以後誰供奉大家啊。偏偏有人搶紅了眼,把百姓吃飯的鍋也抱走了,還無比委屈地說:“人家搶金子搶銀子,就不興我搶個破鐵鍋啊!”
劉備沒辦法了,不知聽了法正還是諸葛亮的建議,下了一個戰後財物分配令:為建設和諧益州,凡城中公私所有金銀,都收歸國有,然後分賜給將士,至於糧食和布帛這些生活必需品嘛,就發還給益州人吧。
這時,人們才徹底認清劉備早年在涿縣是個擺地攤的無賴市霸的真麵目。可是,貪婪的侵略者仍然不滿足,有人說:“我們辛辛苦苦打下了益州,為何不能完全享有益州呢?”於是,劉備準備把城裏的房屋和城外的園地桑田都收歸國有,然後按照級別和貢獻大小分別賞賜給諸將。趙雲實在看不下去了,站出來反對,說讓益州人過不下去,以後就沒法征兵征稅。劉備聽了趙雲的,取消了這項強盜決議,但是從此把趙雲視為邊緣人。
該搶的搶了,該拿的拿了,軍費還是不足,怎麼辦呢?早年賣草鞋的經曆培養了劉備的貨幣意識,在占領益州後不幾天他就迫不及待地進行貨幣改革:為了繁榮益州經濟,改用直百錢,原先通用的五銖錢作廢,即日起開始用五銖錢兌換直百錢,過期不兌現,五銖錢變成廢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