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和宋詞,是中國古典文學閬苑中的兩朵奇葩,在中華文明燦爛的長卷中,曆來被稱為雙絕,而成為最絢麗的華章。它們各領風騷,雖經千年卻曆久彌香,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是中國人靈魂的詠歎,是中國人精神格調、文化氣質的體現。唐詩作為一種重要的文體,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的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創造了風格獨特、韻律優美的近體詩。由此,在繼承前代文學形式的基礎上,將中國的詩歌成就推向了曆史的頂峰。

唐代詩人數量眾多,其作品保存在《全唐詩》中的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其中有的反映階級矛盾,揭露社會黑暗;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有的則抒寫個人抱負,訴說人生悲歡等。總之從自然現象、勞動生活、社會風俗、政治動態,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並成為他們寫作的題材。

唐詩從它的分期和代表人物來看,可劃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時期。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他們被稱為“初唐四傑”,詩風雄壯剛健。盛唐的代表人物即是大名鼎鼎的“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值得一提的是,盛唐還出現了以高適、岑參及王昌齡為代表的邊塞詩作。中唐的代表人物為白居易,他的敘事詩《琵琶行》和《長恨歌》被後人廣為傳誦。晚唐時被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也留下了極富盛名的詩作。魯迅先生在給楊霽雲的信中說“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作完”,這的確不是溢美之論。

詞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間,以民間歌曲形式出現。大約到中唐時期,詩人韋應物等人開始寫詞,把這一文體引入了文壇。到晚唐五代時期,詞人溫庭筠及以他為代表的“花間派”詞人的創作,都為詞體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風格的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

詞的起源雖早,但發展高峰則是在宋代,因此,後人便把詞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與唐代詩歌並列,而有了所謂“唐詩宋詞”的說法。宋詞為詞的發展開辟了新天地,花間詞派、婉約詞派和豪放詞派各自發展,既反映了社會繁榮的“升平景象”,也反映了豐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豪放派)、柳永(婉約派)、陸遊、李清照和辛棄疾等。與唐詩相比,宋詞靈活性更強,句子有長有短,是一種既能合樂而唱又能講求格律的新體詩。它包括燕樂、民歌、近體詩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樂性、韻律美和濃鬱的生活氣息。《全宋詞》共收錄流傳到今天的詞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將近兩萬首。直到今天,宋詞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本書所選詩詞作品為唐宋兩代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內容基本涵蓋其各個時期各個流派的代表作,以及一般選本中難以窺見的遺珠佳作。全書在布局上以時間為序,鑒賞文字優美簡約,自然流暢,耐人尋味,為讀者朋友感受唐宋詩詞的至美意境,體驗詩情人生,陶冶情操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參考平台。

打開《唐詩宋詞全鑒》,讓心境沉浸在那散發著淡淡馨香的文字間,任思緒天馬行空,體味詩人、詞人思想和情感的律動,領略中國古典文學的風采神韻,何其樂哉!

解譯者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