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突然逆襲,打的唐軍一個措手不及,當唐軍得到消息時,再調兵遣將已來不及了,而且唐軍此刻也完全無兵可調,在整條戰線上,唐軍麵臨著對麵帝國軍的瘋狂反撲,唐軍為他們拉長的戰線,開始付出代價。
陸續的有唐軍前線被攻破,唐軍維係了四個月的防線開始全線崩塌,兵力不得不開始收縮後撤,放棄大量占有的空間。
而在這種情況下,在瀟河南岸的唐軍已得不到任何的馳援,而帝國軍的行動卻迅捷無比,一條以瀟河為主的封鎖線快速的形成,唐軍已無法渡河彙合大部,而這個時候,最要命的事情發生了。
瀟河郡城,輔兵叛亂,超過六千餘人的輔兵在帝國大軍抵達城下的當天夜裏,突然發動反叛,並打開了郡城東門,城內唐軍發現時,已來不及阻止,而帝國軍卻沒有放過這個機會,趁虛而入,瀟河南岸最大的唐軍據點,瀟河郡城就這般的被攻入。
不過進入城內,上萬唐軍以及餘下唐軍輔兵卻是逐條街巷的跟帝國軍爭奪起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死沙場,也不投降,但是大局已鼎定,唐軍的反抗已影響不了局麵的發展。
郡城之戰,持續了足足三日,唐軍才逐步被肅清,當這股超過兩萬兵馬的唐軍被消滅,在瀟水之南的唐軍已不足三萬,而唐軍之中也爆發了不信任危機,那些收編的楚州輔兵就好似一個炸彈一般,隨時都可能爆炸。
雙方很快就爆發了衝突,那些楚州地方輔兵雖數量不比唐軍士兵數量少多少,但是戰鬥力卻差的太多,先後被擊潰擊散,大部被唐軍殺死,少部潰逃而出,唐軍數量已隻餘下一萬七八千人,而他們的活動空間還在被不斷的壓縮,很快就會被逼到鄱陽海岸。
就在冷卓驟然發起對唐軍的攻勢,並取得勝利時,李唐聖公主,地位僅次於李唐皇帝,李世民的妹妹,李薇兒卻踏上了楚州的土地。
十餘萬唐軍陷在楚州,這可以說是李唐自舉旗以來最大的事件了,尤其是這支南下大軍中,還有兩支精銳禁軍,一下子丟了十數萬精銳,而且是成建製的覆滅,這種損失,李唐損失不起。
而自八月的唐軍水軍在天河上的失敗,水軍已是一蹶不振,能保證不被全殲已是難得,更別提奪回天河控製權,而水師不給力,唐軍就算是想在發兵南下解救被困的南征軍也是不可能。
本來有聖教軍的糧草補給,唐軍還占據有足夠大的地方,還可以跟帝國繼續糾纏,所以朝堂之上也是相持不下,而另一方麵,唐軍也在不斷的擴建水軍,建造戰船,希望能夠在天河之上搬回局麵,但顯然,這都是亡羊補牢,對局勢於事無補,但還在也沒有繼續壞下去。
事情一直在拖著,也許這麼拖著,早晚會有轉機出現,但是李唐朝廷上的那丁點奢望也很快被帝國這一次的突擊給擊破,隨著消息傳回,朝堂上終於有了一個統一的認識,那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救回南征軍,至於手段,在軍事上行不通,就隻能嚐試跟楚州方麵聯絡。
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而跟楚州現任最高的統帥,平安侯冷卓有過幾麵之緣的李薇兒,自薦南下,而李唐上下,除了她,也沒有其他人比她更適合了。
“姐,你放心,我一定會勸動他的,讓他放大家回去,隻要以後我們不在打仗!或許我們還能成為盟友!”李熏兒顯得很樂觀,在得知了南麵的局勢,李熏兒就纏著李薇兒身邊,央求著一定要帶她一起,因為比起其他人,她跟冷卓更熟悉,甚至還很有感情。
李薇兒看著有點單純的妹妹,心裏對她的樂觀卻是不抱半點的希望,他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他了,誰能想得到,短短的兩年時間裏,他就異軍突起,奪取了楚州軍政大權,還成了打破唐軍不敗神話的罪魁禍首,兩次三番覆滅唐軍整支折衝府,這一回更是胃口大的要一口吞下南征軍。
他的實力膨脹的讓人有點不可思議,要知道在襄陽之亂前,這個人隻組建了一支兩萬多人的地方衛軍,但從襄陽之亂後,他的實力也沒有多強,但是這一次朱雀大戰,此人卻變魔術一樣,麾下聚集了大量的兵力。
西南的盤龍城兵馬,北方的襄陽城兵馬,這兩部手握重兵的將領居然甘願聽從他的指揮,而對朱雀城的血洗,也讓人看到他的狠辣,隨後,更是直接收編了守衛朱雀城的十萬精銳,而這一次依舊順利無比。
楚州就這樣的被他把握在手中,讓人不可置信!但一切卻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