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上古時期激烈的爭霸戰爭,東涼大陸到了這個紀元隻剩下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齊國有七州,曲州,牡州,馬州,陽州,寧州,萊州,孟州。
其中陽州方圓一千多裏,麵積是中等州,人口卻有一億多,是一個人口大州。
陽州人傑地靈,山河秀麗,文風鼎盛,齊國不少宰相元帥高官出自本州。祊田城嵩陽書院更是齊國最大的書院,是東涼大陸四大書院之一。祊田城以東,百裏外有一個小山村,名為邰陽村。
村北百裏外是高聳入雲的山脈,蒙山連綿上千裏,有七十二高峰。村西一條寬二、三裏的小河自北蒙山一路蜿延向南流去。邰陽村民風淳樸,村民大多靠捕魚田獵為生。
李奇今年十三,在村塾老秀才陳先生處上學。少年眼神明澈,麵容清秀,膚色微白,個頭矮小。父親李德是屠宰手,老實本份,手藝不錯,母親黃氏在家耕織,姐姐李曉莉已嫁到百裏外祊田城的布莊家。全家倒也能混個溫飽。
這天過了清明節,按例休學了3天開始複課,一大早便去了學堂,學堂的老秀才陳留,曾在東涼大陸四大書院之一,祊田嵩陽書院求學,一身學問倒也紮實。他生姓梗直,不善鑽營,年屆六旬未能中舉,心灰意冷之下,回到村裏開了村塾學堂,至今已有十多年。現在他仍教著三十幾個孩童,七到十五歲都有。陳留書香門第,祖上一直在祊田城授課教書為生。三代單傳,人丁不興,家道中落。中年喪妻,至今六旬未緒,膝下無子,一門心思放在就學的孩童們身上,很得村裏老小敬重。
李奇從小內向,自6歲上學,至今已有6個年頭,好胡思幻想,好奇心重,常問一些天有多高,地有多大,天外還有沒有天,人能不能長生不老諸如此類的問題,引得其他孩童的嘲笑,倒是送他個“啄木鳥”的外號。陳先生也不管這些,而經常借他一些稀奇古怪的書給他,就如《山海經》《搜神記》《太平廣記》《博物誌》《神異經》《天中記》諸如此類等等雜學神鬼類的書籍。李奇看到這些大感興趣,盡管有不少字不認識,不少內容艱澀難懂,也讀得津津有味,浮想聯翩。令他經常心思亂想,為了讀這些書,經常放學後,纏著先生多認字,聽先生教誨,倒也在見識和雜學等方便有了進步,從而深的陳先生喜愛。這天辰時,學生們都到了學堂,以前這個時候陳先生早就開講了,今天確不見人影。學生們在學堂議論紛紛,到底出了什麼事。就在這時,村長從後院走了進來,愁容滿麵的站起:“前些天老先生隱疾發作,病重不起,今日起暫停休學,開學後另行通知,大家散了吧。李奇你進來,先生要見你。”李奇兩個大步走進後院,殷切的盯著陳先生麵容,問候道:“先生”。陳先生看見李奇精神略好,欣慰的點點頭。他費力抬起頭說道:“我的病我自己知道,頭疾發作,恐怕來曰無多。我已年過六旬,無所牽掛,死生有命,你勿須擔心。惟有一事,要囑咐你。去把書架上的那個黑色木盒拿下來。”李奇依言到書架拿來一個黑色木盒。這木盒他曾見先生動過一次,卻從未見過其中有什麼,先生一直鄭重的收藏在書架最頂端。陳先生看著李奇手中木盒,讓他打開取出木盒中收藏的一本書,並叮囑了李奇一番話,讓李奇心情起起伏伏,傷感起來。原來老先生除了已囑咐老村長把書房不少的藏書全留給村塾,又打算把木盒中的這本書贈送給他。陳先生說這本書是五百年祖傳之物,據說當年祖上曾在村西河邊救過一名重傷落水的小道士。小道士傷重難治,不到一月就死了。臨終前,留給先祖這本書,並鄭重說了一番話。小道士本是修仙之人,曾任一個三流符靈門的少主。這本書是鎮宗之寶,一直由門主秘傳,少有人知。不知為何,被一名奸細發現,並引來外敵圍攻宗門,意圖奪寶,導致宗門覆沒。門主見是不可為,為了不斷了傳承,將這本書交給他唯一的兒子,讓他帶著逃走,而門主拖住外敵,不久就被敵殺死。小道士倉促應戰,幾番施法突圍,才重傷逃入江中。順流漂下一千多裏,終於傷重不支,暈過去漂上岸邊,為先祖所救。這本書交給先祖傳下去,留待有仙緣的子孫,自能知其奧妙。但隻能每代單傳,口口相傳,慎為保管,勿要泄露,以防懷壁其罪。書中的寶物若無仙緣,不會顯現。幾百年來,陳家相傳八代,每代長子,都把這本書暗中借給各代子孫,賞玩研究。也搜集過仙道之類的書查閱,卻一直沒有發現這書的異常,更沒有找到有仙緣的子孫。久而久之,曆代子孫,也明白這仙緣是可遇不可求之事,不再指望什麼,隻是當作祖傳之物珍重收藏。陳留和李奇相處六年,情同爺孫。發現李奇對仙道類書籍很有興趣,如獲機緣,應有求仙問道之心。他如今重病難治,又無子嗣,便打算將這家傳之物傳給這平時較為疼愛的弟子,以了師生之緣。李奇略微打量盒中這本書,仔細觀察,沒看懂是做的,就打算回頭再看看,自己是不是有這個仙緣。眼見先生精神不濟又欲沉沉睡去,李奇將這本書收入懷中,恭恭敬敬地叩了三個頭,退出門外。回家後,李奇將這奇書收在床下箱中,躺在床上,思緒萬千,茶飯不思。這幾年,看過很多書,總能從先生那得到理解和鼓勵。剛從先生那一番話中,得知這世上真有可能存在仙人,得窺大道,識破天機,長生不老,驚喜之餘,百感交集,又覺老師時日無多,總覺師恩難報,不由失落茫然,不知何去何從,不由沉沉睡去。過了兩曰,果然從村長處傳來消息,先生已溘然長逝。眾學童皆隨父前往村塾學堂靈前拜祭,李奇更是扶靈痛哭,守靈七曰,暗中決意求仙問道,以報師恩。整個村子都為陳老先生的逝去,而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