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傳說之地,落寞少年(1 / 2)

天地自古以來皆有神鬼傳說,各種故事流傳至今,已在人民的心中形成了一股不可明滅的記憶,似乎那些記憶,宛如天成。不知是誰留下的傳說,也不知從何處說起。

黃河流域的一處小山村之中,這裏陽光明媚,鳥語花香,人們日升而作,日落而息。

風土之情,煞是樸實萬分,宛如一個世外桃源一般。

在這裏流傳著一則不知從何時就開始流傳的傳說。

傳說在那天地之初,便已經有了鬼神的存在。神明之道不可妄談,而鬼怪之說,卻是在民間很是受到追捧與擴大。

雖心中自知那是心中的一種寄托與向往,是一種迷信,可有時人往往是靠著這種迷信的說法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年頭。

傳說,黃河流域在那黃河之中沉睡者諸多的神明與妖魔,每到鬼節之日,那往生大門就要打開。

在這個季節的黃河流域,也是暴雨最多的時節,有人說那是神鬼出行時的征兆。

每到七夕這天,黃河流域的小山村家家閉戶不出。這不知道是何時留下的規矩,就是夜深之時,也少有人回去黃河之畔行走。

尤其是那鬼節之日,山村之人總會在自己的屋舍之中聽到一些奇異的嘶吼之音,久而久之,山村之人世代在此地生活,也就習慣了每年一度的那奇異的嘶吼之日。

沒有人能說明白那到底是什麼,因有聲,故而有好奇之人妄加推測。

有人說那是神鬼在庇護整個黃河,也有人說那是鬼門打開之日,那鬼神之間的較量,也有人說黃河本身就是一出鬼神的埋骨之地,而那鬼節之時,是那些死去的鬼神借助天地的陰氣,所發出的怒吼。總而言之是眾說紛紜,可誰也沒有親眼見過任何有關鬼神的東西。

就是一些村中的古老石刻,也沒有記載任何的鬼神的傳說。

為此,那些事情在村中也隻不過是一則傳說而已。一個世世代代都要說起的傳說。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與風俗,被村中的人代代相傳。

黃河流域的小山村之中,一條羊腸的小道之上,行走著一道白色的身影。

那身影踉踉蹌蹌,低著頭似乎在思索著什麼,也似乎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其身影有些憔悴與落寞。與周圍的美好景色有些天差地別的感覺,顯得那樣的格格不入。

離近一看,那是一個身穿白衣年齡大約有著十五六歲的少年。瘦弱的身軀被有些寬大的儒袍所覆蓋,儒袍之破舊,似乎並不是他自己的,而像是被人穿過了很多年最後被他穿上了一般。眉宇間透漏著一股失落之感,俊俏的臉龐隱隱約約有淚痕劃過。似乎遇到了什麼傷心之事。

這名少年名為墨殤,是黃河流域一座小山村的村民,家中世代念書,可以說是書香門第,在那些勞作的山村之中也是備受尊敬的存在。

祖上十輩都是書生,為了那科舉考試,墨家整整貢獻了十輩人的生命,可上榜之人,卻是沒有。到了墨殤這一輩,更是落寞無疑,從小經受書香之氣的他,連去田中勞作有慢了別人一籌。

隻因為有些文化加上村中民風淳樸,隨那學問之人頗有敬畏,故而才沒有被村民恥笑。

十五歲的墨殤,自三歲開始便被父親教習識字,五歲之時已經寫得了一手好字,當時父親對他頗為嚴厲。因為墨家十輩人的心血就是有朝一日能金榜題名。成為那仕途中的一員,為百姓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實現自己的價值。更為重要的是過上富裕的生活。

故而,父親雖然對他的天賦有所看好,但也是不敢有所馬虎。對他的教導,可以說是無比的嚴厲。時時刻刻都在教導他要做一個有價值的人。要做一個有作為之人。要秉承墨家十代人的心血,完成墨家十代人的心血考取一個功明,為墨家爭光耀祖。這是墨殤的父親對墨殤的唯一的要求。

墨家,世世代代的生活在村落之中,十代之上都是漁夫出身,可就在那十一代之後,墨家之人從那黃河之中打撈上了一枚古玉,在打撈那古玉的同時,恰巧從遠處的河麵上飄來了一頂破爛的官帽。

從那時起,墨家開始習文練字,那位打撈古玉的墨家之人認為這是上天的眷顧,是黃河的眷顧,想起黃河流域的傳說,他更加的認為這是鬼神的眷顧,他們墨家之人能出一個大官,能讓墨家飛黃騰達。

從那一刻開始,墨家花掉了多有的積蓄開始了讀書這一個行業。許多村民為之不解,紛紛前來勸說,可那墨家的人似乎是著了迷一般。將船隻變賣,將淳樸的打漁生意轉讓,換取的錢財全部用來供應墨家後世子孫讀書,為了考取那功名之說。近乎瘋狂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