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兩人跨入房內,方才發現這房間布局和陳設已然和昨日不同,房間的四周分別掛有古意盎然的山水字畫,而在房間的中央有一方教案,長約5尺,寬約2尺,上麵擺放了一方硯台和一套毛筆,中間有一本封皮青黑的書籍,名為《道經》。在教案的前方,有一塊皂黃的毯子,約3米見方,隻見老道直接坐在教案的蒲團上,而後指著皂黃毯子上的兩個蒲團對周傳和靈兒道:“坐下聽課”老道並不翻開《道經》,隻是拿起毛筆,在一張空白紙上畫了一個陰陽八卦圖,而後開始向周傳和靈兒講敘何為陰陽,何為四方,何為六合,何為八相。。。
這一講就是兩個小時,接近中午時分,老道看向兩個小小的弟子,滿意的說道:“傳兒悟性真是極好,靈兒也是舉一反三,今日課程就到這裏,不過在下課前,我有一個小小的法術傳給你們兩人,看看你們的動手能力如何。這個小法術叫“望氣術”,在我國古代,乃是一般江湖術士的基本技能了,所謂望氣,究其根本也是憑借肉眼可以分辨天氣的陰陽二氣,人乃抱陰負陽而生,陰陽平衡方才健康長壽,而那些運勢強盛,負有天運的人更是陰陽氣盛,可呈五彩氣色環繞左右,那些窮凶極惡之人,周身陰氣繚繞,一看就一團黑霧,讓人不喜。。。。”老道將望氣術的運用方法講解了一遍,然後問周傳,:“你可能看到我的氣場如何?”傳兒定睛仔細看了老道一周,隻能看到老道周身一層白霧,無法分辨到底為和氣色。“看不清楚吧,這望氣術也隻是對普通人使用有效而已,對於那些修煉之人,不一定能見效!好啦,你們兩人今天就先回去吧,父母等你們回去吃晚飯呢?”時間正好正午,周傳提著母親給的點心向老道施禮到:“這是我母親做的糕點,請師父嚐嚐吧!”老道見此,自然非常高興,多少年沒有感受到這樣的溫情了呢,雖然久居山中,煙火飲食早已不進食,提著點心袋子,看著小娃娃們走出大虛觀的背景,老道眼角有些濕潤。
正在周傳和靈兒往陳樓村回家趕的時候,陳樓村的村口不知何時開來一輛“切諾基”,這玩意隻有陳樓村的村長去市裏才見過幾回,不想今個兒開到他們這麼偏僻的小山村來了,一時間不少在附件的村民都擁上來看熱鬧了,畢竟那個年代,看到這麼先進的汽車,那絕對是長見識了。在這群看的人裏麵就有陳二爺,陳二爺手拿一根長煙杆,煙杆上吊著他的煙袋,陳二爺的鼠眼滴溜溜的看著這輛還在緩緩停車的切諾基。那切諾基挺好了位置,“哐當”兩聲,車門打開來,下來兩個中年漢子,其中一個身材高大,約有一米八幾,一臉絡腮胡須,國字臉,看起來頗有氣場;另一個中等身材,戴副眼鏡,穿著一身長青杉,一臉的書卷氣息。“哐當”又一聲,從切諾基的後車門又下來一人,是一個花甲老人,精瘦精瘦的,花白的頭發和高高的額頭,雙眼異常光亮,一看就是前麵兩人的主子;隻見這位精瘦的老頭,朝鄉親們拱手點頭,然後說道:“各位鄉親好!鄙人姓陳,這兒可是陳樓村嗎?年輕時正值抗戰,在此幸遇陳樓村鄉親們的救命之恩,和山上太虛觀主-陳道長的教誨,現在我年歲大了,想來感謝下故人鄉親以及拜訪陳道長!”這自稱姓陳的老頭說話口齒清楚,中氣十足,聲音洪亮,雖說鄉下人沒讀過什麼書,這老頭說完,大體上拉近了些距離,至少知道這個有來頭開豪車的人是來報恩的。這時,在人群中的陳二爺重重的咳嗽了幾聲,自然引起了這陳老頭的注意,陳老頭是何等世故的人,一眼就看出陳二爺不是吃素的普通人,這陳老頭走向陳二爺,作揖問道:“不知閣下可聽的老一輩提過六十年前的陳狗蛋,當年沒少給鄉親們惹麻煩的那個混小子,靠一點風水算命本事經常去劫富濟貧的故事!”這老頭剛說完,陳二爺的煙杆就掉了下來,陳二爺有些失控的喊道:“你就是狗蛋,狗蛋啊!我是你的二哥,你的二哥啊!”
說完陳二爺扔掉煙杆,朝著這老頭就是一個熊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