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是俄國著名小說家和劇作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俄國羅斯托夫省的塔甘羅格市。他的父祖兩輩曾經身為農奴。憑借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契訶夫的祖父當上了自己所從屬的地主家的糖廠的經理,並陸續積累了一筆錢,終於在1841年為一家人贖了身。契訶夫的父親獲得自由後娶了親,在本地開一家雜貨店謀生。在六個孩子中,後來成為作家的安東·契訶夫排行第三。父親的商店慘淡經營,契訶夫從小生活艱難。父親對孩子非常嚴厲,經常打罵。盡管如此,契訶夫對父母始終非常孝順。1876年他父親的商店破產,一家人隻好遷到莫斯科謀生。此時契訶夫正在法語學校學習,所以一個人留在了故鄉。為了維持生計,16歲的契訶夫一麵求學,一麵業餘做家庭教師。1879年他中學畢業,考進莫斯科大學醫學係。
由於家境貧困,進大學的第二年,契訶夫開始以文學記者的身份為一些幽默刊物寫些短小的幽默作品借以維持生活。這便是他文學活動的開始。這些搞笑作品無多大文學價值,但能見容於當時的書刊檢查機關,也有一批讀者。漸漸地,他的名聲開始傳播。不過,他早期的幽默作品中也有一些針砭時弊、諷刺社會不良現象和世態人心的作品,如《胖子和瘦子》《變色龍》《普裏什別葉夫中士》等。隨著他名聲的擴大,他的創作開始受到一些名作家的關注。1886年作家格裏戈羅維奇寫信給他,除了肯定他的文學才華外,還希望他珍惜自己的才華,多寫有意義的作品。他深受啟發,開始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創作,以後逐漸寫出了一係列具有深刻思想的好作品。
契訶夫於1904年7月15日因肺結核逝世於他在此治病的德國城市巴登維勒,享年44歲。他的文學活動也隻有24年。但是在這短短的24年裏,他為人類的文學寶庫留下了豐富的遺產。20世紀80年代在蘇聯出版的《契訶夫全集》有30卷,其中作品18卷,書信12卷,總數約相當於中文一千多萬字。這些作品,大量的是中短篇小說(尤以短篇小說為多),還有兩大卷劇本,可見創作之豐。
在中國,契訶夫的小說擁有大量讀者。閱讀他的戲劇作品的人相對地要少得多,所以這裏有必要將他的劇本提上一筆。契訶夫於19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劇本的創作,第一部劇本是寫於1886年的《論煙草的危害》。他早期的戲劇作品以輕鬆喜劇為主,除了上麵提到的,還有《蠢貨》《求婚》《一個不由自主的悲劇角色》《紀念日》《伊凡諾夫》等,其思想內容也與早期的小說接近。從19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他先後創作了四部使他成為著名劇作家的劇作:《白鷗》(又譯《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姊妹》和《櫻桃園》。在這些劇本中,契訶夫觸及了重大的社會問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契訶夫還和藝術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進行了創造性的合作,對舞台藝術作出了重大改革。
收入本書的14個中短篇都是契訶夫小說的代表作,按發表的先後順序排列,從中可以鮮明地看出契訶夫創作思想發展的脈絡,越到後來越深刻。這些作品有的反映了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如《苦悶》《萬卡》;有的寫出了小人物為生計而苦苦掙紮的無奈,以及戰戰兢兢、卑躬屈膝的心態和麵貌,如《小官吏之死》《胖子和瘦子》《牡蠣》;有的鞭笞了見風使舵的奴顏媚骨,如《變色龍》;有的刻畫了專製製度衛道士的嘴臉,如《普裏什別葉夫中士》;有的揭露了專製製度對社會的壓製及其保守和虛弱,如《套中人》;有的針砭了追求虛榮、庸俗無聊、鼠目寸光的人生哲學,如《跳來跳去的女人》《掛在脖子上的安娜》《醋栗》《藥內奇》(又譯《姚尼奇》);有的揭示了專製製度下陰森可怕的俄國社會現狀,如《六號病房》;有的以婚外戀為題材,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從而喚起人們對渾渾噩噩、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厭惡,如《帶狗的女人》。
要從契訶夫幾百個中短篇小說中選出十多篇組成一個集子,是一件難事。且不說選編者本人水平和眼光有限,就是對廣為人知早有定評的名篇,論者往往見仁見智,有的認為該選,有的認為不該選;再說有的作品已反複多次出現在各種選本甚至學生課本中,這次要不要入選?這都是不好處理的難題。最後隻好定下兩個原則作為入選的依據:一、限於本書篇幅,既然不可能將作者代表作中的名篇盡行囊括,隻好盡可能精選,掛一漏萬是無可避免的了;二、有的作品如《小官吏之死》《變色龍》《套中人》等盡管見諸大多數選本,考慮到其典型性與代表性,還是選了。總之,選譯者希望通過本書讓讀者大致了解一下契訶夫小說的幾個重要方麵。如果能達到這一點,於心亦安了。
沈念駒2011年早春於北京官書院小區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