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根據湘農綜【2014】10號文件《關於編報農業綜合開發2015年度土地治理項目滾動計劃的通知》精神,張家界市農開辦下達了慈利縣2015年度土地治理項目滾動計劃指標,項目名稱為高標準農田建設,計劃安排中央資金1405萬元,按省級配套40%計算,擬安排省級配套資金562萬元;計劃投資規模1967萬元。慈利縣農開辦接到滾動計劃編製任務後,迅速組織力量開展前期工作,結合2013年編製完成的《2014-2020年慈利縣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實地調研陽和項目區的工程建設內容,堅持資金安排向高標準農田聚焦、項目布局向糧食主產區聚焦的方針,按照統籌協調、突出重點、連片開發、綜合治理、多元投入、機製創新的原則,確定以陽和鄉鄭家坪溪、桃木溪兩個小流域為建設重點,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物質裝備水平,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顯著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災減災能力。慈利縣整合辦已將陽和鄉列為慈利縣2015年度涉農建設資金整合區,安排國土、水利、水保、交通、農業等部門的建設項目集中落戶在陽和鄉,各部門支農項目建設完成後,有利於全麵改善項目區基礎設施條件,加快改變農村麵貌、實現農民增收;有利於農業機械化,解放農村勞動力;有利於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有利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麵實現農村小康社會。
高標準農田是指達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科技先進適用、優質高產高效”標準,即“旱澇保收農田”。2009年開始,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開始組織實施“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示範工程”,慈利縣2012年度和2013年度分別建設了零溪河流域、零陽鎮柳林片高標準農田示範工程,2014年度趙家崗、溪口項目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已全麵啟動,從規劃到建設積累了較為成功的經驗,為全麵建設高標準農田準備了基本條件,既有群眾基礎,又有技術支撐,惠農支農的良好形象深入到已建項目區。繼續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也是各級農開辦的曆史使命。編製滾動計劃有利於項目區建設規劃更符合實際;有利於上級農開辦製定科學的建設規劃;有利於土地治理項目年度計劃的順利實施。根據滾動計劃編製要求,慈利縣農開辦確定陽和土家族鄉朱家嘴等10個村為2015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計劃治理總麵積1.31萬畝,計劃總投資1967萬元。受張家界市慈利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的委托,我院已編製完成《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陽和項目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二〇一五年度)》。
1.2項目區範圍、規模、主要建設內容與工期
1.2.1項目區位置及範圍
慈利縣2014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工程陽和土家族鄉項目區,位於慈利縣西南部,北臨武陵源區喻家嘴鎮,南與溪口鎮相連,東至甘堰土家族鄉,西與許家坊土家族鄉接壤,地處東經110°41′35″~110°48′32″,北緯29°12′28″~29°17′24″,距慈利縣城55公裏。境內交通發達,長張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並設有陽和高速公路互通;陽和至溪口、陽和至武陵源區二級公路已建成通車;原省道1801線溝通許家坊、甘堰土家族鄉,成為慈利縣僅次於縣城零陽鎮的交通中心。項目區涉及朱家嘴、夾石、大坊、戴家山、梨子坪、三溪、桃溪、雙坪、官坊、漁浦等十個行政村,總人口12655人,土地總麵積5.74萬畝,其中耕地麵積1.65萬畝,占28.7%,林地麵積3.57萬畝,占62.2%,水麵麵積0.21萬畝,占3.7%,其他麵積0.31萬畝,占5.4%。在耕地麵積中,中低產麵積0.55萬畝,旱地麵積0.41萬畝。
1.2.2項目區建設規模
項目建設規模:慈利縣陽和土家族鄉高標準農田工程建設麵積1.31萬畝,項目區涉及朱家嘴、甲石、甄家坪、戴家山、梨子坪、三溪、桃溪、雙坪、官坊、漁浦等十個行政村,計劃治理土地麵積1.31萬畝,農業綜合開發總投資1967萬元。
1.2.3主要建設內容
項目建設主要內容為:
水利措施:新建及加固攔河壩11座;整修山塘3座,襯砌渠道23.38公裏,其中骨幹灌渠1條8.48公裏、排洪渠12條4.28公裏、田間灌渠18條10.62公裏、整修倒虹吸管2處、水保設施1處
農業措施:修建砂石機耕路18條6.14公裏,砼機耕道2條1.76公裏,機耕橋5座。
科技推廣措施:示範推廣麵積500畝,技術培訓2000人次,購置設備6台套。
1.2.4項目建設工期
項目預計從2015年4月開始,2015年10月竣工,建設工期為7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