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序(1 / 2)

故事開始於1987年六月的一天,那天下著傾盆大雨,各家各戶都躲在家裏避雨,可是有一家人卻忙得不可開交,因為這家人家在生小孩,農村出生的孩子不像城市裏出生的孩子那麼嬌貴,每個孩子都是出生的醫院裏,農村出生的孩子大都是出生在自己家裏,孩子出生的時候家裏人把產婆請到家裏,孩子生出來以後產婆就走了,剩下的就是家裏人照顧孩子了。

那天出生的孩子是一個男孩,父親給他取名叫王傑,王傑的父母都是農民,王傑是家中的長子,王傑有一個小他六歲的弟弟和一個小他九歲的妹妹。王傑的父親給王傑取“王傑”這個名字就是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個傑出的人才。

所有出生在農村的孩子父母都希望他們長大後離開農村,到城市裏去發展,因為他們認為城市裏永遠都比農村好,尤其是像王傑這種出生在偏僻的山村裏的孩子,父母更希望他們去城市闖一闖,希望他們能離開農村。

小時候的王傑就像是一個井底之蛙,看到的天也隻有他們村山圍繞的那一片天。他對外麵的了解都是通過電視了解的,電視上放的那些地方王傑一個都沒去過。王傑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給他們講到了北京,老師說北京是我們中國的首都,是我們祖國的心髒,然後老師又問了有誰知道北京在哪個方向?王傑是全班第一個發言的,他站起來大聲說:“老師,我知道,北京當然是在北方了。”王傑滿以為自己答對了,誰知老師說他回答錯了,老師說北京應該是在咱們的東方。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王傑就很難理解了,他還特意回家問了問他的父親,父親說北京是一個地名。

王傑天真地說:“那北京既然是一個地方,爸,你什麼時候帶我去這個地方看看呢?”

王傑的父親王二虎語重心長地說:“還是等你長大自己去吧!”

當時王傑不理解父親這句話的意思,若幹年後王傑想起父親這句話來才真正理解了父親的意思。在王傑的記憶中父親很少出門,即使是出門也是有重要的事要去辦,如果沒有重要的事情他父親是從來不出門的。

農村的生活看似枯燥無味,其實還是有很多樂趣的。王傑小時候也是一個淘氣的孩子,上學的時候不是逃學就是跟同學們打架,家裏人沒少為他操心。王傑對他上小學一年級逃學這件事到現在都是記憶猶新,王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是他母親去送他上學。他母親把他送到教室裏他撒謊說要去廁所裏,等他母親走了以後他就偷偷地從廁所的外牆上翻出去了。村子裏有很多人認識王傑,王傑逃學可以去的地方不多,他常去的地方就是村子南麵草場的草堆下,那裏一般沒人去,他躲在那裏比較安全,他在草堆下搭一個簡單的窩,躲在裏麵一睡就是一上午。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王傑逃學的事老師很快就告訴他父親了。有一次,王傑逃學的時候被他父親逮住了,他父親不但狠狠地揍了他一頓,還餓了他一天一夜,餓得他直求饒。

在王傑的記憶中這是他第一次犯錯誤,幸虧他父親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他才沒有繼續錯下去。如果他當時就不上學了,他真不敢想象他的將來會是什麼樣子的。

王傑所在的村子分東西兩頭,王傑記的小時候他們西頭的孩子經常和東頭的孩子打架。孩子們不止打架分成兩派,就連玩耍也會兩派。在王傑他們那個年代玩的也很簡單,一幫孩子們在一起玩的無非是撞拐,打沙包,兩三個孩子在一起玩耍的就是彈玻璃球和砸元寶,撞拐就是一個孩子抬起一條腿用手握住去撞對方,誰把誰撞倒了誰就贏了,還有打沙包,打沙包就是一幫子孩子站在裏麵,兩個孩子站在劃的線外打裏麵的孩子,把誰打住誰就輸了,得自動下場,長大以後王傑把這類運動歸結為打籃球或是踢足球,因為它們都是一幫人在玩耍,他把彈玻璃球和砸元寶歸結為打乒乓球或是打羽毛球,因為它們都是兩三個人玩耍。

村子裏的孩子放暑假了一般都會幫家裏幹活,王傑也不例外,王傑放暑假的時候幫家裏放過羊和牛。孩子們無論做什麼都喜歡成群結隊的,放羊和牛也不例外。有一次,王傑和他的幾個小夥伴放羊的時候看到幾隻野雞從荊棘林裏飛出來了,也不知道是誰說的那荊棘林的野雞窩裏有野雞蛋,不如他們留下其中的一個人看著羊,他們去找野雞蛋,看羊的那個小夥伴見羊在山溝裏,他還以為羊一時半會兒不會跑到莊稼地裏,他躺到那裏睡覺去了。等王傑他們從荊棘裏出來一看羊都跑到莊稼地裏了,現在正是莊稼生長的旺盛季節,被他們的羊這麼一禍害莊稼的收成肯定會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