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鄉當部長,將我踹下崗(1 / 3)

中國俗話: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是說古人注重鄉情,每在異鄉遇到故鄉人,總是情誼綿綿,激動揮淚的情景,舊時所謂四大喜事:“他鄉遇故知,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說的是正是故知他鄉相遇的喜悅心情。

可惜,這種樸素的鄉情,隻是在過去存在。現今這樣一個商品社會,人們注重的隻有利益,早把那鄉情忘到了一邊子去。而更有甚者,為了自己的利益,竟於鄉情不顧,將老鄉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將其除之而後快的,也不乏其人!尤其是在官場上,那些黑心的官僚為了自己的升遷,為了構建自己的人事體係,在選擇部下時哪兒管什麼老鄉、同學;凡是自己的,就拉到自己的摩下,凡是不利於自己的,則一律列入異己,必欲除之而後快。我這麼一個幸運的人,突然就因為老鄉當政,而丟失了自己原本光明的前程,為了避難,竟不得不求助於荒唐的穿越之術,走到古人的年代裏去渡自己的生活,去闖自己的世界。

說起來,我是一個很幸運的人。我原籍生長於山東恩縣一個偏遠的農村,憑著高中的學力,考上了東北鎖陽市一所大學。畢業的時期,大學生就業難的社會問題剛剛出現,我正為自己畢業後的出路焦急萬分,突然傳來一個好消息,鎖陽市委組織部要來學校選拔優秀人才,充實到部機關去。而選拔的重點是文科學生,尤其注重其寫作能力,這樣,以文科見長的我就被係領導推薦為備選麵試人員。那一日來學校親自選人的不是別人,正是組織部德高望重的崔部長。這位老部長先讓我們談了自己的家庭情況,興趣愛好,接著又出了幾個幹部人事改革方麵的話題讓我們暢所欲言。幸好,我在前幾天剛剛拜讀了這位老部長發表在《鎖陽日報》上的一篇談幹部製度改革的文章,就順著他文章的思路,又憑借自己日常閱讀的曆史官場知識和國外人事管理的做法,天南地北地談開了。誰知道,這一頓胡亂調侃竟得到了這位老部長的賞識,座談會一結束,他就表示了對我的好感,並當場向係裏要走了我的檔案。

枯燥的機關生活並不像我在大學時想像的那麼浪漫和美好,但是因為成了公務員,端上了鐵飯碗,在我們家鄉也成了大喜事一樁。參加工作不久,家鄉母校的一位老師就來信告訴我,說是我們學校一個叫周計強的人高三學生,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鎖陽機械廠,現在已經是廠黨委書記了,據說此人在鎖陽官場混得不錯,是將來市領導的後備人選,要我有事找他求助;雖然過去不相識,但是,看在老鄉、老同學的麵子上,總能給點兒幫助吧!

說實在的,對於這封信,我並沒有引起重視。一是我這個人天生梗直,最討厭在官場找關係、挖門子那套做法;二是我到了市委組織部之後的境遇也太好了。剛剛分配到機關,我寫的一篇幹部製度改革的新聞報道就登上了《人民日報》,令機關的新老幹部皆對我刮目相看。崔部長更是樂得合不上嘴,覺得自己有識人之才,一眼就看出了我的非凡之處,不到三年工夫,我就由一名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飛快地被提升為部辦公室主任。按照組織部的升遷路線,辦公室主任是很有可能被提拔為副部長的,所以,有了這麼好的基礎,我還管他什麼周計強不周計強?還用得著讓那麼一個基層幹部來幫助自己?豈不知,正是這種想法,將我一下子害苦了!

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我一個小小的年輕人剛剛來到部裏就碰到這麼好的運氣,自然會那些早來我幾年的機關老油子心情不平衡,其中最看不上我的,就是幹部科那位帥哥科長徐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