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項羽本紀(1 / 3)

原文

項籍者,下相人也①,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②,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③。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④,故姓項氏。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梁嚐有櫟(yuè)陽逮⑤,乃請蘄(jī)獄掾(yuàn)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⑥,以故事得已。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⑦。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⑧,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⑨,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遊會(kuài)稽(jī)⑩,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餘,力能扛(gāng)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注釋~~~①下相:縣名,今江蘇宿遷縣西南。②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季,兄弟中排行最小的。③王翦:秦國著名將領,屢立戰功,封武成侯。《史記》有傳。④項:縣名,今河南沈丘縣南。⑤櫟陽逮:因被牽連而被櫟陽縣逮捕。櫟陽,縣名,今陝西臨潼東北。逮,及,指有罪相連及。⑥蘄:縣名,今安徽宿縣南。獄掾:縣令的輔佐官,掌管刑獄事。⑦吳中:縣名,今江蘇蘇州。⑧繇:同“徭”。⑨部勒:部署,組織。賓客:指客居吳中依附項梁的人。子弟:指吳中的年輕人。⑩會稽:即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市南。浙江:今錢塘江。

譯文~~~項籍是下相人,字羽。他開始起事的時候,二十四歲。項籍的小叔父名項梁,項梁的父親名項燕,就是那位被秦將王翦所殺害的楚國大將。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的將領,被封在項地,所以姓項。

項籍小的時候學寫字,沒有學成,學劍術,又沒有學成。項梁對此很生氣。項籍卻說:“寫字不過用來記姓名而已,劍術不過能敵一人,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於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很高興,可是剛剛懂得兵法的大意,就不肯鑽研到底了。

項梁曾因罪案受牽連,被櫟陽縣逮捕入獄,他請求蘄縣獄掾曹咎寫了封信給櫟陽獄掾司馬欣說情,事情才得以完結。後來項梁又殺了人,為躲避仇家,他和項籍一起逃到吳中。吳中有才能的士大夫都不及項梁。每當吳中有大規模徭役或喪葬事宜,常由項梁主辦,他暗中以兵法部署組織賓客和年輕人,因此很了解他們的才能。秦始皇遊覽會稽山橫渡浙江時,項梁和項籍一起去觀看。項籍說:“他,我可以取而代之!”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說,要滅九族的!”項梁因此認為項籍不同尋常。項籍身高八尺有餘,力大能舉起鐵鼎,才氣超人,即使是吳中當地的年輕人,也都很懼怕他。

原文

秦二世元年七月①,陳涉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②:“江西皆反③,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製人,後則為人所製。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④。”是時桓楚亡在澤中⑤。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複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諾。”梁召籍入。須臾,梁眴(shùn)籍曰⑥:“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⑦。門下大驚,擾亂⑧,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慴(zhé)伏⑨,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⑩,遂舉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吳中豪傑為校尉、候、司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梁曰:“前時某喪使公主某事,不能辦,以此不任用公。”眾乃皆伏。於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pí)將,徇下縣。

注釋~~~①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②會稽守通:會稽郡郡守殷通。③江西:古時稱長江下遊北岸、淮水以南、皖北等一帶為江西。④將:帶兵。⑤亡:逃亡,避匿。⑥眴:目動,使眼色。⑦印綬:指印。綬,穿縛印紐的帶子。⑧擾亂:亂,混亂。擾,也是亂的意思。⑨慴伏:因懼怕而屈服。⑩諭:曉喻,告訴。下縣:指會稽郡下屬各縣。部署:安排,布置。校尉、候、司馬:皆軍官名。伏:同“服”,敬服,佩服。裨將:副將。徇:安撫,招降。

譯文~~~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在大澤鄉起義。元年九月,會稽郡守殷通對項梁說:“江西一帶全都造反了,這也是上天要秦朝滅亡的時候了。我聽說,做事情搶先一步就能控製別人,落後一步就要被人控製。我打算起兵反秦,讓您和桓楚統領軍隊。”當時,桓楚正逃亡在外,藏於草澤之中。項梁說:“桓楚正逃亡在外,別人都不知道他的去處,隻有項籍知道。”於是項梁出去囑咐項羽持劍在外等候,然後又進來跟郡守殷通同坐,說:“請讓我把項籍叫進來,讓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說:“好。”項梁就把項籍叫進來。不一會兒,項梁給項籍使了個眼色,說:“可以行動了!”於是項籍拔出劍來斬下了郡守的頭。項梁手裏提著郡守的頭,身上掛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為驚慌,一片混亂,項籍一連殺了一百來人。郡府上下都嚇得趴倒在地,沒有一人敢起來。項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強官吏,向他們說明起事反秦的道理,於是就發動吳中之兵起事了。項梁派人去接收吳中郡下屬各縣,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傑,派他們分別做校尉、候、司馬。其中有一人沒有被任用,自己來找項梁訴說,項梁說:“前些日子辦某件喪事,我讓你去主持一項事務,你沒有辦好,所以不能任用你。”眾人聽了都很敬服。於是項梁做了會稽郡守,項籍為副將,安撫下屬各縣民眾。

原文

廣陵人召(shào)平於是為陳王徇廣陵①,未能下。聞陳王敗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矯陳王命,拜梁為楚王上柱國②。曰:“江東已定,急引兵西擊秦。”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聞陳嬰已下東陽③,使使欲與連和俱西。陳嬰者,故東陽令史④,居縣中,素信謹,稱為長者。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數千人,欲置長,無適用,乃請陳嬰。嬰謝不能,遂強立嬰為長,縣中從者得二萬人。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⑤。陳嬰母謂嬰曰:“自我為汝家婦,未嚐聞汝先古之有貴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嬰乃不敢為王。謂其軍吏曰:“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於是眾從其言,以兵屬項梁。項梁渡淮,黥(qíng)布、蒲將軍亦以兵屬焉⑥。凡六七萬人,軍下邳(pī)⑦。

當是時,秦嘉已立景駒為楚王⑧,軍彭城東⑨,欲距項梁。項梁謂軍吏曰:“陳王先首事,戰不利,未聞所在。今秦嘉倍陳王而立景駒⑩,逆無道。”乃進兵擊秦嘉。秦嘉軍敗走,追之至胡陵。嘉還戰一日,嘉死,軍降。景駒走死梁地。項梁已並秦嘉軍,軍胡陵,將引軍而西。章邯軍至栗,項梁使別將朱雞石、餘樊君與戰。餘樊君死。朱雞石軍敗,亡走胡陵。項梁乃引兵入薛,誅雞石。項梁前使項羽別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已拔,皆坑之。還報項梁。項梁聞陳王定死,召諸別將會薛計事。此時沛公亦起沛往焉。

注釋~~~①廣陵:今江蘇揚州市。②上柱國:戰國時楚官名,位同丞相。③東陽:縣名,今安徽天長縣西北。④令史:縣令的屬官。⑤異軍蒼頭:起義軍頭裹青巾,以別於其他軍隊。⑥黥布:本名英布,因罪受黥麵(在臉上刺字並塗色)之刑,故稱黥布。曾是項羽的猛將,後歸劉邦,被封為淮南王,因反叛被殺。蒲將軍:名不詳。⑦下邳:在今江蘇睢寧西北。⑧秦嘉:秦末參加農民起義,自立為大司馬。景駒:戰國時楚國的後代。⑨彭城:今江蘇徐州市。⑩倍:同“背”,背叛。胡陵:在今山東魚台東南。梁地:指今河南東部一帶地區。章邯:秦朝將領。栗:縣名,今河南夏邑。薛:縣名,今山東滕縣東南。襄城:縣名,今河南襄城縣。坑:活埋。沛:縣名,今江蘇沛縣東。

譯文~~~這時,廣陵人召平正在替陳王招撫廣陵,廣陵沒有歸服。召平聽說陳王兵敗逃走,秦兵又快要到了,於是渡過長江假托陳王的命令,拜項梁為楚王的上柱國。召平說:“江東之地已經平定,請趕快帶兵西進攻秦。”項梁就帶領八千人渡過長江向西進攻。聽說陳嬰已經占據了東陽,項梁就派使者去東陽,想和陳嬰聯兵西進。陳嬰,原先是東陽縣的縣令屬官,在縣裏一向守信謹慎,被稱為忠厚長者。東陽縣的年輕人殺了縣令,聚集了數千人,想擁立一位首領,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於是就去請陳嬰。陳嬰推辭說自己沒有能力,他們就強行讓陳嬰當了首領,縣中追隨的有兩萬多人。那幫年輕人想索性立陳嬰為王,用青巾裹頭,與其他軍隊相區別,以示是新近突起的義軍。陳嬰的母親對陳嬰說:“自從我做了你們陳家的媳婦,還從沒聽說你們陳家祖上有顯貴之人,如今你突然有了這麼大名聲,是不祥的征兆。不如去歸屬誰,事情成功了可以封侯,事情失敗了也容易逃脫,那樣你就不是為世人所指名數落的人了。”陳嬰聽了母親的話,沒敢做王。他對軍吏們說:“項氏世代為將,在楚國是名門。現在我們要起義成大事,那就非項家的人不可。我們依附了名門大族,就一定能夠推翻秦朝。”於是大家聽從了他的話,將軍隊歸屬於項梁。項梁渡過淮水後,黥布、蒲將軍也率部隊來歸附項梁。這樣,項梁總共有了六七萬人,駐紮在下邳。

這時,秦嘉已另立景駒做了楚王,駐紮在彭城以東,想阻止項梁西進。項梁對將士們說:“陳王最先起義,戰敗後逃走,如今不知所在。現在秦嘉背叛陳王而立景駒為楚王,真是大逆不道。”於是率兵攻打秦嘉。秦嘉的軍隊戰敗而逃,項梁率軍追擊,一直追到胡陵。秦嘉又回兵與項梁交戰,打了一整天,秦嘉戰死,軍隊全部投降。景駒逃走,死在梁地。項梁收編了秦嘉的軍隊,駐紮在胡陵,準備率軍西進攻秦。秦將章邯率軍到達栗縣,項梁派部將朱雞石、餘樊君去迎戰章邯。餘樊君戰死,朱雞石戰敗,逃回胡陵。項梁於是率兵進入薛縣,殺了朱雞石。在此之前,項梁曾派項羽另帶兵去攻打襄城,襄城堅守,一直攻不下來。最後項羽攻下襄城,把那裏的軍民全部活埋了,然後回來向項梁報告。項梁聽說陳王確實已死,就召集各路將領來薛縣聚會,共議大事。這時,沛公劉邦也在沛縣起兵,前往薛縣參加了聚會。

原文

居鄛人範增①,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②,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③。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④,以君世世楚將,為能複立楚之後也。”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⑤,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陳嬰為楚上柱國,封五縣,與懷王都盱(xū)台(yí)⑥。項梁自號為武信君。

居數月,引兵攻亢(gāng)父(fǔ)⑦,與齊田榮、司馬龍且(jū)軍救東阿⑧,大破秦軍於東阿。田榮即引兵歸,逐其王假⑨。假亡走楚。假相田角亡走趙。角弟田間故齊將,居趙不敢歸。田榮立田儋(dān)子市為齊王。項梁已破東阿下軍,遂追秦軍。數使使趣齊兵⑩,欲與俱西。田榮曰:“楚殺田假,趙殺田角、田間,乃發兵。”項梁曰:“田假為與國之王,窮來從我,不忍殺之。”趙亦不殺田角、田間以市於齊。齊遂不肯發兵助楚。項梁使沛公及項羽別攻城陽,屠之。西破秦軍濮陽東,秦兵收入濮陽。沛公、項羽乃攻定陶。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雝(yōng)丘,大破秦軍,斬李由。還攻外黃,外黃未下。

項梁起東阿,西,[比]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色。宋義乃諫項梁曰:“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項梁弗聽。乃使宋義使於齊。道遇齊使者高陵君顯,曰:“公將見武信君乎?”曰:“然。”曰:“臣論武信君軍必敗。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沛公、項羽去外黃攻陳留,陳留堅守不能下。沛公、項羽相與謀曰:“今項梁軍破,士卒恐。”乃與呂臣軍俱引兵而東。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dàng)。

注釋~~~①居鄛:縣名,今安徽桐城南。②懷王:楚懷王,名熊槐,公元前328年至公元前299年在位。③南公:其名不詳,善言陰陽。④蜂午:蜂擁而起。午,縱橫交錯。⑤孫心:楚懷王的孫子,名心。⑥盱台:即盱眙,縣名,今江蘇盱眙東北。⑦亢父:縣名,今山東濟寧市南。⑧田榮:齊王田氏的後裔,在反秦鬥爭中,隨同其兄田儋起兵,先後在齊地稱王。司馬龍且:楚國將領,時任司馬。東阿:縣名,在今山東陽穀縣東北之阿城鎮。⑨假:即田假,原齊王田建之弟。⑩趣:同“促”,催促。城陽:縣名,在今山東鄄城縣境內。濮陽:縣名,今河南濮陽西南。定陶:縣名,今山東定陶縣西北。雝丘:縣名,今河南杞縣。李由:秦丞相李斯之子,時為三川郡的郡守。外黃:縣名,今河南民權縣西北。宋義:原楚國令尹。少:同“稍”。惰:鬆懈,渙散。高陵君顯:高陵君,名顯,姓氏不詳。高陵君是其封號。陳留:縣名,今河南開封市東南。呂臣:原為陳涉侍從,陳涉兵敗被殺後,呂臣收合殘部,曾攻克陳郡,後歸項梁。碭:縣名,今河南夏邑東。

譯文~~~居鄛人範增,已經七十歲了,平素居家不出,喜好研究奇謀妙計。他前來遊說項梁說:“陳勝失敗是理所當然的。當初秦滅六國,楚國是最無罪的。自從楚懷王被騙到秦國死在那裏再沒有回來,楚國人至今還很同情他,所以楚南公說‘楚國即使隻剩下三戶人家,將來滅秦的也一定是楚國人’。如今陳勝起義,不立楚國的後代卻自立為王,其勢運一定不會長久。現在您在江東起事,楚國將士蜂擁而起,爭相歸附您,就是因為項氏世代為楚將,一定能再立楚國後代為王。”項梁認為範增的話有道理,於是派人找到了楚懷王的一個孫子,他的名字叫心,當時正流落在民間,給人家牧羊,項梁就立他為楚懷王,以順應楚國民眾的心願。同時封陳嬰為上柱國,並給他五個縣作為封邑,讓他與楚懷王一起住在都城盱台。項梁自己號稱武信君。

過了幾個月,項梁率兵攻打亢父,又和齊將田榮、司馬龍且的軍隊一起去援救被秦兵所困的東阿,在東阿大敗秦軍。田榮立即率兵返回齊國,趕走了齊王田假。田假逃到楚國,田假的宰相田角逃到趙國。田角的弟弟田間本是齊將,居留趙國,不敢回齊國去。於是田榮立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項梁擊破東阿的秦軍後,便追擊秦朝的敗軍。他多次派使者催促齊國發兵,想與齊軍聯合西進。田榮說:“楚國殺掉田假,趙國殺掉田角、田間,我才出兵。”項梁說:“田假是我們盟國的王,走投無路來投奔我們,我們不忍心殺他。”趙國也不願殺田角、田間來跟齊國做交易。齊國終不肯發兵幫助楚國。於是項梁派沛公和項羽另外去攻打城陽,屠戮了城陽軍民。項梁又率兵西進,在濮陽以東打敗秦軍,秦軍收兵退入濮陽城。沛公、項羽就去攻打定陶。定陶沒有打下,又離開定陶西進,沿路攻取秦地,直到雍丘,在雍丘打敗秦軍,殺了秦將李由。接著又回兵攻打外黃,沒有攻下。

項梁自東阿乘勝西進,到達定陶,又大敗秦軍,項羽等殺了李由,因此更加輕視秦軍,有驕傲之意。宋義於是勸諫項梁說:“打了勝仗,將領就驕傲,士卒就怠惰,以後一定會打敗仗的。現在士卒開始有些怠惰了,而秦兵增援,兵力一天天地增加,我為您擔憂。”項梁不聽,卻派宋義出使齊國。宋義在路上遇見了齊國使者高陵君顯,問道:“你是要去見武信君嗎?”高陵君說:“是的。”宋義說:“依我的判斷,武信君的軍隊必定要失敗。您要是走慢點就可以免於一死,如果走得快就會遭致殺身之禍。”秦朝果然調集了全部兵力來增援章邯,攻擊楚軍,在定陶大破楚軍,項梁戰死。沛公、項羽離開外黃去攻打陳留,陳留堅守,攻不下來。沛公和項羽共同商量說:“現在項梁的軍隊被打敗了,士卒都很恐慌。”就和呂臣的軍隊一起率兵向東撤退。最後,呂臣的軍隊駐紮在彭城東邊,項羽的軍隊駐紮在彭城西邊,沛公的軍隊駐紮在碭縣。

原文

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當此時,趙歇為王,陳餘為將,張耳為相,皆走入钜鹿城①。章邯令王離、涉間圍钜鹿,章邯軍其南,築甬道而輸之粟②。陳餘為將,將卒數萬人而軍钜鹿之北,此所謂河北之軍也。

楚兵已破於定陶,懷王恐,從盱台之彭城,並項羽、呂臣軍自將之。以呂臣為司徒③,以其父呂青為令尹④。以沛公為碭郡長⑤,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

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軍,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征,此可謂知兵矣。”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⑥;項羽為魯公,為次將,範增為末將,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⑦。行至安陽⑧,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蝱(méng)不可以破蟣(jǐ)虱⑨。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⑩,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鬥秦趙。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饑。項羽曰:“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無見(xiàn)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並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內而專屬於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慴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使桓楚報命於懷王。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

注釋~~~①钜鹿:縣名,今河北平鄉西南。②甬道:兩側築牆的運輸通道,以防敵人劫掠。③司徒:官名,掌管教化。④令尹:楚國官名,位同丞相。⑤碭郡長:即碭郡郡守。⑥上將軍:武官名,軍隊最高統帥。⑦卿子:對宋義的尊稱。冠軍:指上將軍,以其為將軍之首,故稱。⑧安陽:邑名,今山東曹縣東北。⑨蝱:同“虻”。蟣虱:虱子的統稱。蟣,虱子的卵。⑩罷:同“疲”。很:倔強執拗。無鹽:縣名,今山東東平縣東南。見:同“現”。埽:同“掃”。社稷之臣:國家的重臣。社稷,本指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穀神,後常以“社稷”代指國家。枝梧:對抗,抗拒。假:代理。當陽君:即黥布。

譯文~~~章邯打敗項梁軍隊後,認為楚地的軍隊不用太擔心了,於是渡過黃河攻打趙國,大敗趙軍。這時候,趙歇為趙王,陳餘為趙將,張耳為宰相,都逃進钜鹿城內。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包圍了钜鹿,他率軍駐紮在钜鹿南邊,築起甬道給他們輸送糧草。陳餘為趙國將軍,他率領幾萬名士卒駐紮在钜鹿北邊,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河北之軍。

楚軍在定陶戰敗後,楚懷王感到很惶恐,於是從盱台前往彭城,將項羽、呂臣的軍隊收過來,由自己統率。並任呂臣為司徒,呂臣的父親呂青為令尹,任沛公為碭郡的郡長,封他為武安侯,統率碭郡的軍隊。

當初,宋義在路上遇見的那位齊國使者高陵君顯正在楚軍中,他求見楚懷王說:“宋義曾斷定武信君的軍隊必定失敗,沒過幾天,果然就戰敗了。在軍隊還沒有打仗時,就能先看出失敗的征兆,這可以稱得上是懂得用兵之道了。”楚懷王召見宋義,跟他商議軍中大事,心裏很高興,於是任命他為上將軍;封項羽為魯公,任次將;範增任末將,去援救趙國。其他各路將領則隸屬於宋義,號稱卿子冠軍。軍隊進發抵達安陽,停留了四十六天不向前開進。項羽說:“我聽說秦軍把趙王包圍在钜鹿城內,我們應該趕緊率兵渡過黃河,楚軍從外麵攻打,趙軍在裏麵接應,肯定可以打敗秦軍。”宋義說:“不對。那些咬牛的牛虻,不可以咬死虱子。如今秦軍攻打趙國,打勝了,士卒也會疲憊,我們可以趁其疲憊之機而進攻;打不勝,我們就率領軍隊擂鼓西進,一定能殲滅秦軍。所以,現在不如先讓秦、趙兩方相鬥。論披堅執銳衝鋒陷陣,我宋義比不上您;論坐於軍帳運籌決策,您比不上我宋義。”於是命令全軍:“凶猛如虎,執拗如羊,貪婪如狼,倔強不聽指揮的,一律斬首。”又派他的兒子宋襄去齊國為相,並將他親自送到無鹽,置備酒筵,大會賓客。當時天氣寒冷,下著大雨,士卒們又冷又餓。項羽對將士說:“我們大家是想齊心合力攻打秦軍,他卻久久停留不向前進。如今正值荒年,百姓貧困,士兵們吃的都是山芋野菽,軍中沒有存糧,而他宋義竟置備酒筵,大會賓客,不率領軍隊渡河去趙國取糧而食,跟趙國合力攻秦,卻說‘趁秦軍疲憊之機而進攻’。讓如此強大的秦軍去攻打剛剛建起的趙國,那勢必是秦軍攻占趙國。趙國被攻占,秦軍就更加強大,到那時,還談得上什麼趁著秦軍的疲憊而進攻?再說,我們的軍隊剛剛打了敗仗,懷王坐不安席,集中了境內所有兵力交給上將軍一個人,國家的安危,就在此一舉了。可是上將軍不體恤士卒,卻派自己的兒子去齊國為相,謀取私利,這不是忠於國家的賢良之臣。”項羽早晨去參見上將軍宋義,就在軍帳中,斬下了他的頭,出來向軍中發令說:“宋義和齊國勾結,同謀反楚,楚王密令我處死他。”這時候,將領們都畏服於項羽,沒有誰敢抗拒,都說:“首先擁立懷王的,就是將軍家。如今又是將軍誅滅了叛亂之臣。”於是大家一起推舉項羽為代理上將軍。項羽派人去追趕宋義的兒子,追到齊國境內,把他殺了。項羽又派桓楚去向楚懷王報告。楚懷王無奈,隻得任命項羽做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都歸屬項羽統轄。

原文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钜鹿。戰少利,陳餘複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zèng)①,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钜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②,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章邯軍棘原③,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秦軍數卻,二世使人讓章邯。章邯恐,使長史欣請事④。至鹹陽⑤,留司馬門三日⑥,趙高不見⑦,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其軍,不敢出故道,趙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軍,報曰:“趙高用事於中,下無可為者。今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戰不能勝,不免於死。願將軍孰計之⑧。”陳餘亦遺章邯書曰:“白起為秦將⑨,南征鄢郢⑩,北坑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蒙恬為秦將,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千裏,竟斬陽周。何者?功多,秦不能盡封,因以法誅之。今將軍為秦將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而諸侯並起滋益多。彼趙高素諛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使人更代將軍以脫其禍。夫將軍居外久,多內郤(xì),有功亦誅,無功亦誅。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今將軍內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麵稱孤;此孰與身伏質,妻子為僇乎?”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約未成,項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度三戶,軍漳南,與秦戰,再破之。項羽悉引兵擊秦軍汙(yú)水上,大破之。

注釋~~~①釜:鍋。甑:煮飯用的陶製炊具。②轅門:古代軍隊安營紮寨時,把車轅豎起,對立為門,故稱轅門。後借指軍營。③棘原:地名,今河北平鄉南。④長史欣:即司馬欣。長史,屬吏之長,相當於後世的秘書長。⑤鹹陽:秦都,今陝西鹹陽市東北。⑥司馬門:宮廷的外門,以其有兵士護守,故名。⑦趙高:秦宦官。⑧孰:同“熟”,仔細。⑨白起:秦名將。曾率兵攻克楚國的郢都,迫使楚國東遷。又率兵破趙,活埋趙兵四十萬人。後被秦相範雎陷害而死。⑩鄢郢:即郢,楚國國都,在今湖北宜城東南。馬服:指趙括,戰國趙惠文王時的將領,被封為馬服君。蒙恬:秦名將,曾率兵擊退匈奴,又修築長城,戍守邊塞,後為趙高陷害而死。戎人:指匈奴。榆中:今內蒙古河套東北部地區。陽周:縣名,今陝西子長縣北。郤:同“隙”,矛盾,隔閡。還兵:回師向西攻秦。從:同“縱”,合縱,聯合。質:即锧,古代斬人的刑具。,鍘刀。質,同“锧”,殺人時墊在底下的鐵砧。候:校尉屬下的軍官。始成:人名。三戶:既三戶津,漳水的渡口,在今河北磁縣西南。漳南:當作“漳北”。汙水:源出河北武安縣西太行山,至臨漳西,入漳水。

譯文~~~項羽殺了卿子冠軍宋義後,威震楚國,名揚天下。於是他派遣當陽君、蒲將軍率領二萬人渡河,援救钜鹿。戰爭初步取得了一些勝利,陳餘又請求增援。項羽就率領全軍渡河,把船隻全部弄沉,把鍋碗全部砸破,把軍營全部燒毀,隻帶上三天的幹糧,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決死戰鬥,絕不後退。秦軍抵達钜鹿,就包圍了王離的部隊,與秦軍交戰多次,阻斷了秦軍所築甬道,大敗秦軍,殺了蘇角,俘虜了王離。涉間拒不降楚,自焚而死。當時,楚軍強大居諸侯之首,前來援救钜鹿的諸侯各軍築有十幾座營壘,但沒有一個敢發兵出戰的。到楚軍攻擊秦軍時,他們都隻在營壘上觀望。楚軍將士無不一以當十,士卒們殺聲震天,諸侯各路援軍無不膽戰心驚。項羽打敗秦軍後,召見諸侯將領,當他們進入轅門時,一個個都跪在地上,用膝蓋前行,沒有誰敢抬頭往上看。自此,項羽成了諸侯們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隸屬於他。

章邯的軍隊駐紮在棘原,項羽的軍隊駐紮在漳水之南,兩軍對陣,相持未戰。由於秦軍屢屢退卻,秦二世派人來責問章邯。章邯很害怕,派長史司馬欣回朝廷去請求指示。司馬欣到了鹹陽,在司馬門一連等了三天,趙高不接見他,有不信任之意。長史司馬欣很害怕,趕緊奔回棘原軍中,都沒敢順原路走。趙高果然派人追趕,沒有追上。司馬欣回到軍中,向章邯報告說:“趙高在朝中執掌大權,下麵的人不可能有所作為。如今仗能打勝,趙高必定忌妒我們的戰功;打不勝,我們更免不了一死。希望您仔細考慮這件事。”這時,陳餘也寫了一封信給章邯說:“白起身為秦國大將,南征攻陷了楚國的鄢郢,向北活埋了馬服君趙括的軍隊,打下的城池,奪取的土地,數不勝數,最後還是慘遭賜死。蒙恬也是秦國大將,向北驅逐了匈奴,開拓了榆中一帶幾千裏的地盤,最終被殺害於陽周。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們戰功太多,秦朝沒有辦法再封賞他們,於是就借故把他們殺了。如今將軍您做秦將已三年了,士卒傷亡損失已有幾十萬了,而各地諸侯一時並起,越來越多。趙高一向阿諛奉承,時日已久,如今形勢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殺他,所以想找借口殺了將軍來推卸罪責,讓別人來代替將軍以免去他自己的災禍。將軍您在外帶兵時間長久,朝廷裏跟您有矛盾的人也多,故有功也是被殺,無功也是被殺。況且上天要滅秦,無論智者或愚者都明白這個道理。現在將軍您在內不能直言進諫,在外已成亡國之將,孤自一人硬撐著卻想維持長久,難道不可悲嗎?將軍您不如掉轉回頭與諸侯們聯合,訂立和約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南麵稱王,這跟身受刑誅,妻兒被殺相比,哪條路更好呢?”章邯猶疑不決,秘密地派軍候始成去見項羽,想要訂立和約。和約沒有談成,項羽令蒲將軍日夜兼程,率兵渡過三戶津,駐紮在漳水之北,與秦軍交戰,再次擊敗秦軍。項羽率領全部士卒在汙水攻擊秦軍,大敗秦軍。

原文

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項羽乃與期洹(huán)水南殷虛上①。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②,置楚軍中。使長史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

到新安③。諸侯吏卒異時故繇使屯戍過秦中④,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⑤,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諸將微聞其計,以告項羽。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yì)入秦⑥。”於是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行略定秦地。函穀關有兵守關⑦,不得入。又聞沛公已破鹹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項羽遂入,至於戲西⑧。沛公軍霸上⑨,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⑩:“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範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誌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注釋~~~①洹水:今河南安陽市北的安陽河。殷虛:殷朝故都的廢墟,在今河南安陽市西小屯村。虛,同“墟”。②雍:縣名,今陝西鳳翔縣南。③新安:在今河南澠池縣東。④繇:同“徭”。秦中:即關中地區,指函穀關以西包括陝西省大部分地區。⑤無狀:不禮貌,不像樣子。⑥都尉翳:即董翳。都尉,將軍屬官。⑦函穀關:在今河南靈寶縣東北,是東方入秦地要道。⑧戲西:戲水之西。戲,水名,源出驪山,流經今陝西臨潼東,入渭河。⑨霸上:地名,即霸水之西的白鹿原,在今陝西西安市東。⑩左司馬:官名,掌管軍中法紀政務。旦日:明日。饗:犒勞。新豐:在今陝西臨潼東。鴻門:地名,在新豐以東。山東:崤山、函穀關以東地區,泛指當時的六國之地。望其氣:古時覘候者認為,望雲氣可測知吉凶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