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日暮西山的陽光將這片山區照的一片金黃。
而三娃子就獨自一人躺在其中一座山頭上,嘴裏叼著根草,看著頭上不斷飄過的漫天的火燒雲,心裏不知在想些什麼······
坐起身來,抬頭從山上往下望去,空曠的山溝溝中,有著數十間破落的土瓦房參差不齊的錯落在各處,除此之外,就隻有西麵平坦些的地方有著一片金黃的稻田,那裏生產著村裏人賴以生存的口糧。而現在正是村裏人結束勞動了的一天,準備休息做晚飯的時間,因而各家各戶的土煙囪裏都在冒著煙,從高處看上去,當真是一片祥和而又寧靜的淨土。
但是,三娃子遙看著這片貧窮且又破落的山中小村,聽著山穀中不時隱隱傳來的幾聲犬吠,卻是重重的歎了口氣。
三娃子當然不是真名,他姓古名雲,當然,這麼正規的名字當然不會是他那連字都不識的父母取的,這還是當初村裏來了位支教教師後,村長請那位教師一次性給整個村的孩子全都取了名字,不然古雲現在的名字就是“古三娃子”了。
古雲今年十歲,長的很是普通,整個看上去黑黝黝的,和平常的農家孩子沒什麼區別,唯一有些不一樣的,就是古雲顯得很早熟,村裏其他像他這麼大的孩子,這個時候都是在玩泥巴,打水仗,唯獨古雲顯得沉默寡言,和其他同齡的孩子玩不到一塊,顯得有些特立獨行。
而古雲之所以會這樣,完全是因為當初來山村支教的那位教師,是他帶給了古雲一種新奇的,完全不同於村裏人思想的觀念。同時,古雲也是通過這位教師,了解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世界,什麼叫做城市,什麼叫做繁華······
但是,那位教師隻是在這山村呆了年許,之後就再也沒有新的教師到來,畢竟這種窮苦地區不是誰都願意來的。但在年許時間裏,古雲刻苦的學習著,努力的汲取有關於外麵世界的任何訊息。但是,古雲懂得的越多,知道的越明白,對於山外麵的那個繁華的,龐大的,真正的世界就越是心向往之,他期待著有一天,他能夠走出這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去到教師所說的那個花花世界去見識一番。
當然古雲的這種想法從未對家裏人,或者村子裏的人吐露過,因為畢竟這種想法對於一心隻求三餐溫飽的村民來說太過驚世駭俗,走出山區,離開故土鄉村,這是數代人從未有過的想法。
而且古雲一家八口人,一兄一姐,還有兩個五六歲的弟弟,以及一個毫無勞動力的三歲的妹妹,他在家排行老三,所以才被稱為三娃子。家裏的生活很是貧困,要養活這麼一大家子的人已經是不容易,古雲才十歲就已經要每天幫著家裏做諸多雜物,還要每天上山砍柴,忙上忙下,一整天沒得一刻空閑。古雲不敢去想他如果離開後,家裏會變的如何。所以,去見識外麵世界的這種想法隻能被古雲深深地埋藏在自己的心中。
站起身來,拍了拍身上沾染的枯枝雜草,然後深深地朝著那一眼望不到邊的重巒疊嶂的山峰眺望著,似乎是想要看到那教師口中所說的山外世界,眼神裏帶著深深的期翼與盼望,直至最後閃過一絲真切的惋惜,古雲乘著落日的晚霞朝山下走去,嘴裏不斷咕囔著,“還是老老實實做個山裏的農家兒吧,說不定、、、說不定外麵的世界也沒那麼好。嗯,還是想想明天上山砍柴能不能抓到隻山雞野兔什麼的,家裏可是很久沒吃過葷了,可不能苦了小弟、小妹啊······”
第二天,當古雲還在山裏忙著砍柴的時候,卻不知道自己家裏已經來了一個可以改變他一生命運,實現他他心中夢想的客人。
這位客人名義上是古雲的七表叔,但是血緣關係就比較偏了,據說是古雲父親數代前的一個在外的本家兄弟的後人,之前在外邊發了績,成了一個大城市一家有名酒店的安全主管,賺了老鼻子錢了,後來不知動了哪門子心思,居然回來這個窮山溝溝裏尋親,年前回來時,帶來了許多讓村子裏的人驚歎不已的物件,還給村裏捐了在鄉親們看來很多的錢,使得村裏所有人都對古雲家羨慕不已,稱古家出了個有身份、有大能力的人。
古雲也就在之前見過這位七表叔一麵,那還是這位七表叔來古雲家探親的時候,但是古雲對這位七表叔的印象卻不是很好,雖然他口上對古雲一家人很是客氣,還給了古雲父母一些錢,使得家裏人都對七表叔感激不已,但那位七表叔那種踞傲的表情,以及看著古雲家徒四壁時,眼中不時閃過的那種不屑的眼神,卻都被古雲這個孩子留意到了。甚至坐在古雲家裏時,卻是連古父給他倒的水,古母做的點心都一口沒喝,一口沒嚐,不知道是根本不渴不餓呢,還是怕這山區人家的東西吃壞了他那金貴的身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