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訂了個學習計劃,今天步入正軌,一切按計劃行事。

易老師的“十四小時理論”要求我們一天學習十四小時,這是何等高明的一個理論!如果能做到,豈有搞不好學習之理?

我將飯後及課外活動時間都安排上了,白天學習十小時(包括上課)完全能得到保證,晚上除了三個小時晚自習,再加一小時班,十四小時便有了。

可今天課外活動的時候肚子有意見了,憋得難受,要上廁所,還有什麼事比這打緊?整個計劃就這麼被破壞了,計劃不能完成,隻得加晚班兩小時。

這就告訴我,計劃不能訂得太死,要靈活機動,這樣才能得以執行,現在有必要修改一下我的計劃了。

今後,課外活動時間一律不安排學習任務。

我是愛好文學的,我還立誌這一生要寫出些有價值的東西來,以前我特愛看文學作品,直到高二文理分科,易柏榕老師當班主任,接受了他的“全身心投入學習法”後,才忍痛割愛,下決心改了這點嗜好,現在看來沒必要委屈自己,課外活動時間到閱覽室去,如果看課本是一種“活動”,那麼看課外書則是一種“休息”,把“課外活動”變成“課外休息”也是合理的,因為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而且這樣一來,我的計劃就靈活了,因上廁所或其它意外之事耽誤的時間,就用這段時間補上;如無意外情況,去閱覽室讀些我所喜愛的文學作品,也好為我以後的創作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是,“十四小時理論”依然偉大,一分一秒不得少,把“課外活動”變成了“課外休息”,那麼,晚班則應延長一小時,我一旦作出決定,瞌睡蟲就休想幹擾我。

經過調整,這計劃變得更加合理了,有這麼個計劃,哼,誰的學習也休想超過我淩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