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五章眼耳鼻咽喉與全身相關性疾病(1 / 2)

咽異感症

咽異感症為咽的功能性病變,是咽部感覺異常的一種主觀症狀。臨床一般泛指咽痛以外,無吞咽障礙的各種咽部的感覺異常或幻覺。在除外咽的器質性病變後,咽異感症常常可以追索到某些心因性或心身性發病原因與症狀特點。此類咽異感症屬於心身性疾病,在臨床上此類病人占有一定的比例,又稱“癔球症”、“官能性咽異感症”。

本病中醫學稱“梅核氣”。

一、肝氣鬱結證

【臨床表現】咽喉中如梅核梗阻,略之不出,咽之不下,症狀時輕時重,與情誌變化密切相關。全身可見情誌抑鬱,善太息,胸悶脅脹,不欲飲食,女性常伴乳房作脹或月經不調等證,脈弦。

【名方集成】

1.柴胡疏肝散合越鞠丸加減:陳皮12克,柴胡9克,川芎9克,香附9克,枳殼9克,白芍9克,甘草3克,梔子(炒)12克,蒼術(炒)9克。水煎服,每日1劑。

2.逍遙散加減:柴胡9克,白芍9克,當歸12克,白術9克,甘草6克,生薑6克,薄荷6克。水煎服,每日1劑。

二、肝鬱脾虛證

【臨床表現】咽喉異物感,痰黏著感,時輕時重,與情緒變化有關。全身可見情誌抑鬱,胸脅滿悶,納差食少,腹脹便溏。舌質淡紅,邊有齒痕,脈弦滑。

【名方集成】

1.半夏厚樸湯加減:法半夏9克,厚樸9克,紫蘇葉6克,茯苓12克,生薑6克。水煎服,每日1~2劑。痰多者,加瓜蔞12克,川貝母12克。

2.逍遙散加減:柴胡9克,白芍9克,當歸12克,白術9克,甘草6克,生薑6克,薄荷6克。水煎服,每日1劑。痰鬱化熱而見口幹口苦、舌苔微黃、小便黃者,加杜仲10克,黃連6克,黃芩9克,竹茹12克,瓜蔞12克,以清熱化痰。

3.溫膽湯加減:陳皮12克,法半夏9克,茯苓12克,甘草6克,竹茹12克,枳實12克,生薑6克,大棗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三、肝胃不和證

【臨床表現】咽中如有物梗,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症狀時輕時重,噯氣則舒。全身或見煩躁易怒,胸脅不適,腹脹隱痛。呃逆噯氣,惡心作噦,不欲飲食,吞酸嘈雜,大便不調,舌苔厚濁,脈弦。

【名方集成】旋覆赭石湯合四逆散加減:旋覆花12克,赭石12克,人參12克,生薑6克,炙甘草6克,法半夏9克,大棗12克,炙枳殼9克,柴胡9克,白芍9克。水煎服,每日1劑。肝胃有寒者,加吳茱萸12克,幹薑9克。

四、陰虛肝鬱證

【臨床表現】多見於女性圍絕經期。咽中如有炙臠,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或有五心煩熱。煩躁易怒,心悸失眠,舌質偏紅,脈細數。

【名方集成】

1.一貫煎加減:北沙參12克,麥冬12克,生地黃15克,當歸12克,枸杞子12克,川楝子9克,酌加牛角12克,穿山甲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2.四物湯合旋覆赭石湯加減:熟地黃12克,白芍9克,當歸12克,川芎9克。水煎服,每日1劑。

3.知柏地黃湯加減:熟地黃24克,山藥12克,山茱萸12克,澤瀉9克,茯苓9克,牡丹皮9克,知母12克,黃柏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4.六味地黃湯合牡蠣、龍骨、龜甲、白芍、石決明加減:熟地黃24克,山藥12克,山茱萸12克,澤瀉9克,茯苓9克,牡丹皮9克,牡蠣12克,龍骨12克,龜甲12克,白芍9克,石決明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5.二仙湯加減:仙茅12克,淫羊藿12克,當歸12克,巴戟天12克,黃柏9克,知母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五、心脾兩虧證

【臨床表現】咽喉異物感或梗阻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症狀時輕時重,情誌不好時症狀加重。全身兼神情憂鬱,喜悲欲哭,食少納差,心悸失眠,麵色不華,舌質淡,脈細弱。

【名方集成】

1.甘麥大棗湯加減:甘草9克,小麥15克,大棗12克。水煎服,每日1劑。酌加陳皮、佛手花、合歡花、玫瑰花之類以理氣解鬱;加酸棗仁12克,茯神12克,以安心神;加生地黃12克,麥冬12克,白芍9克,當歸12克,以滋補陰血。

2.歸脾湯加減:白術10克,茯苓10克,黃芪10克,炙甘草10克,龍眼肉10克,酸棗仁10克,木香10克,人參10克,當歸10克,遠誌10克。水煎服,每日1劑。以上諸證,若兼見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舌下青脈顯露、脈澀等血瘀之證,多因久病入絡所致,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參12克,桃仁12克,紅花12克,赤芍9克,水蛭6克,土鱉蟲9克(或合逍遙散、活絡效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