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紅葉仙人(1 / 2)

千帆門,立派於一千五百年前,開山祖師李鴻軒,號紅葉仙人。李鴻軒本為一士子,屢試不第,心灰意冷,隨歸隱山林。在渦水河畔蓋了幾間草房,又用竹節圍成一個小院,因小院後麵就是一片楓林,每至深秋楓葉絢爛如火,便給草房起了個名字:紅葉齋。

那一年,正直深秋,正是秋風起兮木葉飛,渦水水兮鱸正肥。李鴻軒走出小院,拎著魚竿,一步一步向渡口走去。這渡口甚是簡單,隻不過是打了幾個木樁,鋪了幾塊木板。木樁上栓著一艘小船,李鴻軒解開繩索劃船而去。船行未幾,李鴻軒放眼望去,隻見天空高遠,萬裏無雲,渦水水麵開闊,清潤如玉。兩岸樹木鬱鬱蔥蔥,雖是秋日,依舊沒有枯敗的跡象。如此美景令李鴻軒心情舒暢,無限愜意。

李鴻軒似有所悟,道:想我前半生日日為功名利祿焦頭爛額,身心疲憊。真是不應該、不應該啊。說完,李鴻軒一時興起,忍不住唱喝了起來: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顯者勢,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一曲終了,猶如清風拂過,心裏頓覺亮堂。特別是這最後一句,李鴻軒反複吟誦了幾遍。

再說這船兒不曾停歇,已走到一個清淨所在。停了船,下了鉤,李鴻軒從懷中取出一本書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對於李鴻軒來說,釣不釣到魚不重要,在此賞心悅目之處,讀書讀個痛快才合心意。

也不知過了多久,魚線突然一緊,帶動魚浮上下飄動。李鴻軒連忙放下手中書籍去拉魚竿。這一拉不當緊,水下力氣也著實不小。李鴻軒心裏道:好家夥,這釣了個多大的魚啊!怎這般有力氣。於是,這一魚一人你來我往耗了起來。

如此幾個回合,隻聽“啪”的一聲脆響,魚竿斷為兩截。水中那半截魚竿迅速向前移動。嗬!賠了夫人又折兵?李鴻軒哪裏肯幹,自幼就生活在渦水邊的他一個猛子紮進水中,緊追不舍。一口氣追了四五丈,已是看的分明,那是一條兩尺許的草魚,這麼大的草魚,還真是少見。眼看就要追上,那魚兒卻帶著魚竿下潛到更深處去了。李鴻軒亦不遲疑,深吸一口氣潛了下去。

水越深,也就越涼,光線也變的很差。可就在此時李鴻軒卻發現水底有光亮。一口氣快要用完,李鴻軒浮出水麵。眉頭緊皺的李鴻軒確信自己還沒到老眼昏花的地步,水底的確有光閃動。深吸一口氣,李鴻軒又潛了下去。一片水草之中有光隱隱泛出。扒開水草,一個洞穴出現在眼前。光,正是從這個洞口發出的,李鴻軒略一遲疑,鑽了進去。

“哎呀”鑽進洞裏的李鴻軒竟是摔了一跤,李這時才發現,這洞內好生奇怪,不但沒有水而且還很亮堂自己身上的水跡也消失全無。這不合常理啊??充滿疑惑的李鴻軒拍拍土從地上做起來,向四周望去。這一望不當緊,李鴻軒又是一聲尖叫跌倒在地。原來在其不遠處,一張石床之上,端坐著一副森森骨架。對於從小連雞都不敢殺的李鴻軒來說,真是魂都丟了半條。

終於冷靜下來,李鴻軒細細觀察洞內,這洞長三丈有餘,寬不足兩丈。洞內擺設也十分簡單,隻有一張石桌,兩張石凳,一張石床。石床之上坐著一副骨架。骨架之後的石壁上掛著一柄寶劍。那光,就是從寶劍身上發出來的。李鴻軒整理衣襟,向死者一拜道:“晚輩誤入此間,無意冒犯,還請前輩勿怪。”低頭的一瞬間,李鴻軒發現骨架旁邊擺放著一本書籍,李鴻軒好奇,忍不住上前拿起了書籍。這書並非紙質,也不知是何物所製。隻見封麵上寫著“千帆冊”“湘陽漁夫著”幾個字。